6月12日,我第二次见到了老罗。

第一次见到这位乌梁素海出了名的志愿护鸟人,是在2023年的春分后几天,他赤红的脸上永远挂着朴实的笑容,高大的身材让我误以为他是蒙古族人。当时,老罗的眼睛里闪烁着惊讶:“我还以为你是位中年女记者。”原来,我们其实已经通信了两三年,我也为他写了数十篇稿件,只不过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没见过面。他没想到我如此年轻。

但很快,这份初见的生疏就被他直爽的性格和如火的热情融化。

当时,我与他一起在内蒙古乌梁素海放飞了一只疣鼻天鹅,我握着脖子,而他则有力地托着天鹅的身子。

△2023年,乌梁素海保护区救助的一批疣鼻天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乌梁素海保护区救助的一批疣鼻天鹅。

2024年夏天,我们再次在乌梁素海相见。在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的《“一江碧水,翩翩有你——生态文明融媒体记录工程”》项目中,我与团队将与他共度三个日夜,从凌晨3点到夜晚12点,深入体验他的护鸟生活。

“这些鸟,一点都不怕人”

老罗今年63岁,全名罗跃忠,出生在乌梁素海西岸。

乌梁素海,这片镶嵌在大地上的蓝色宝石,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被人们誉为“塞外明珠”。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项目在乌梁素海上游实施,防沙治沙、种树成林,有效遏制了沙漠东侵。

△第一天,前往乌梁素海的公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天,前往乌梁素海的公路上。

“最近‘鸟况’如何?”在前往观鸟点位的路上,我好奇地问。

“你看呢?”老罗看向远处,我也跟着看过去。第一天的天气晴好,湖水清澈,波光粼粼,映射出天空的变幻莫测。水面上,野鸭戏水,白鹭翩翩起舞;水下,鱼儿穿梭,偶尔蹦出水面发出“扑通”声。

“还是和去年一样,这里的鸟儿一点都不怕人。”我笑着说,老罗也笑了,这片土地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家园。

退伍后,罗跃忠拿起了相机,他的身影在湖边、田野间穿梭,记录起了乌梁素海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对鸟类的热爱逐渐升华成为了一种责任和使命。每天凌晨3点起床出发,晚上回家整理素材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像学摄影一样,关于鸟类的知识老罗也是自学成才。他突然指向一群在岸边觅食的鸟儿,对我说:“如果它带着小鸟,那么它们一定会在岸边,因为深海里吃不上东西,只有在浅滩才能觅食。”原来是几只带着新生鸟宝宝的成鸟。

他带着我们继续前行。第一天的拍摄任务是踩点、拍摄一些空镜。芦苇荡里,几只鸟儿飞过,老罗一眼就认出了它们:疣鼻天鹅、大白鹭、翘鼻麻鸭、赤麻鸭、白琵鹭……他对这些鸟儿的了解,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深刻。

返程路上车窗外,一片片玉米地、葵花地和小麦地交织在一起,这些都是一季的作物,老罗告诉我,丰收之后,农民们会用新收的粮食烙出香喷喷的饼。

“明天早上我们去拍日出,我给你们带我自己家烙的饼!”老罗笑着说,并约定好第二天凌晨3点半在家门口碰面。

阴天沙尘席卷,第一次拍摄日出失败

护鸟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我亲眼目睹了老罗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第二天,接应上老罗后,我们迎着凌晨四点的微光赶赴湖边,目的是拍摄日出和随之起舞的鸟儿。

临近夏至,乌梁素海的白昼有15个小时那么长。我坐在他的车上昏昏欲睡,眼睛一瞄看到地平线上的厚厚的云层,心里暗暗担心,这日出到底行不行?

答案自然是不行。我们来到一片盐碱地,环境是不错的,红柳树一丛一丛匍匐在沙地上,浅滩一直往日出的方向延伸到天边。几只红嘴鸥飞过,我们观察了一阵,等到日出的时间点已过,天已经大白了,都没能看到太阳,云层太厚。

△第二天是阴天,在浅滩上的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是阴天,在浅滩上的拍摄。

“什么也拍不到,可惜了。”团队里的编导在嘀咕,“明明昨天天气预报还说今天是大晴天,看来只能明天了。”

“快收拾东西。”老罗出奇地没有回应,却是率先站起身来马上把设备收拾起来往回赶,“看后面!大风要来了!”

我往身后一看,果然,浅滩另一边的天是灰压压的,仔细一看,狂风卷着沙尘呼啸而来。

于是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扛起设备顶着大风钻回车上,车头一转,朝着沙尘的侧面往回开。

乌梁素海处于荒漠半荒漠地带,风沙活动频繁,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抵御风沙侵袭的重要屏障。其防风固沙的重要性不仅局限于当地,还对京津冀等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这样的天气对鸟儿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老罗喃喃道。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这样的沙尘天气对于他来说很常见。

“我已经弄丢了4台手机、8台无人机了。”他说。

日出的拍摄是失败的,然而在午后,我们遇见了额尔登布拉格派出所所长赵飞带领的执法队伍。他们正在巡查湖边,防止非法狩猎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我们和老罗是老熟人了!”赵飞告诉我们,“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第一时间会来找我们。”近年来当地政府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包括加强执法力度、推广环保知识等。这些举措让老罗倍感欣慰。

晚上8点,太阳差不多要落山了。我们的车在田间穿梭,找到一处向西面的开阔视野,老罗扛起设备,在夕阳余晖下,用镜头捕捉倦鸟归巢的画面。而我们也捕捉到了他的剪影。

△夕阳下的罗跃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夕阳下的罗跃忠。

回程的路上,连绵的西瓜地像一块地毯,在夜色中顺着地势起伏铺展,一直延伸到海边。晚上九点,这里的天空和我湖南长沙的家乡下午五六点的天空一般明亮。因为昼夜温差和长时间日照,这边的瓜果特别甜。

轻风吹过,瓜田泛起层层绿波,伴随着瓜叶的沙沙作响,我听到老罗对我说:“我们这儿的特产甜瓜——白莲儿脆,可甜了!我明天带几个给你们尝尝!”

日出晨曦与晚餐灯火间的一曲《鸿雁》

第三天,凌晨4点,我坐在老罗飞驰的车上,夜色还未完全褪去,朦胧的黎明即将到来。车内,老罗用手机播放着《鸿雁》,他轻声跟着唱和:

鸿雁 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车窗外的景色在飞速流转,而车内的世界却仿佛静止了。他告诉我,蒙语中的“鸿雁”就是天鹅的意思。

经过4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位于乌梁素海西岸的目的地,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水域,大家一点都不觉得累,隐隐地还有点兴奋:“看到地平线上的那一线弥漫的红了吗!没云!这次拍摄一定成功!”

△第三天凌晨4时许,乌梁素海即将迎来日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天凌晨4时许,乌梁素海即将迎来日出。

然而,在这宁静的早晨,也有一些小烦恼。蚊子开始活跃起来,它们围绕着人们飞舞。大家激动地在岸上来回踱步,眼睛却目不转睛盯着水天相交的位置,担心一不留神太阳就冒了出来。

天边的微红逐渐加深,变成了赤红。湖面像一面镜子,静静地映照着天空的色彩,成群的黑翅长脚鹬发出清脆的叫声,迅捷的身影在湖面掠过。微风轻轻吹过,带着湖水的清新与草木的芬芳,湖面泛起层层细波,打破了静谧的倒影,却也增添了几分动态的美。

5点12分,水天相接处,一轮红日缓缓升起,描绘着阴山山脉的轮廓,将天边染成一片金红。群鸟的叫声愈发清脆,欢欣鼓舞地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动人心魄。每个人都被这美景所震撼,脸上洋溢着惊喜与愉悦。老罗戴着一顶帽子坐在芦苇草堆上,沉醉于乌梁素海日出的美丽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人说话,大家都沉浸在美景与拍摄工作中。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大家回去美美地补了一觉。

晚上,老罗邀请我们一起共进晚餐,这是我们此次相聚的的最后一个晚上,他邀来因为护鸟认识的三五好友,一位蒙古族人拉起马头琴,老罗与好友一同举杯,在琴声悠扬中,再次唱起了那一曲《鸿雁》。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老罗赤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他知道,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他都会继续守护在这里,与这些生灵共度每一个日出日落。

这段人与自然的和谐故事将继续上演,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摄影记者肖天健 周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