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叶剑英在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岁月中,建立起了旷世友谊。这种密切关系不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它比战友之间、私人之间的情谊还要进一层,他们还有诗友之间的浓重情谊。

叶剑英最崇敬的是毛主席,直到他80岁高龄时,仍念念不忘毛主席:“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叶剑英

长征途中,两次救下毛主席

叶剑英和毛主席的交往始于中央苏区时期,1931年从苏联学习回国的叶剑英秘密进入中央苏区,随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

叶剑英刚到苏区,对这里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但在第二、三次反“围剿”中,叶剑英见毛主席的战术灵活机动,便对他有了很深的印象。当毛主席受到其他人排挤的时候,叶剑英始终站在毛主席的一旁,支持他所做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叶剑英是从正规军校云南讲武堂毕业的职业军人,再加上他是粤军名将、黄埔教官,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因此当叶剑英以这样的资历公开支持毛主席的时候,这对毛主席来说犹如是雪中送炭、空谷足音。

毛主席曾动情地说过:“二次反‘围剿’的时候,支持我意见的人不算太多,剑英算是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1932年10月毛主席遇到了人生的低谷期,碍于叶剑英和他的关系,宁都会议不久后,中共临时中央电示苏区中央局,将叶剑英调往红军学校担任校长,后又被调任为总参四局局长。

叶剑英的官职越来越小,但他一点也不在意,继续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工作,他后来回忆道:“那个时候李德打击我,把我的参谋长给撤了,我当时考虑到革命事业还很长,我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了革命,不能这么斤斤计较。”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非常感动,也夸奖他是能上能下的好干部,同时毛主席也看到了叶剑英难得可贵的人品,曾多次对其他人说:“剑英这个人对前几把交椅都是不争的!”

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也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期间,叶剑英非常关心其进展,也期盼着毛主席等人能够取得胜利。

为了保障会议顺利进行,叶剑英拖着受伤的身体,日夜守在总司令部作战值班室处理紧急军务,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作战。当叶剑英得知会议的结果如他料想般的那样,他激动不已,冒着滂沱大雨连夜向部队传达这一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遵义会议结束后,毛主席等人在土城突然遭遇敌人一个连的袭击,当时情况十分危险,中央机关人员只好先躲进一条小水沟里。本以为这样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过一劫,没想到却被敌人发现了踪迹。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不顾自身的安全,高喊道:“通信排跟我来!”随后便带着通信排巧妙地从敌人后方冲了上去,迅速抢占敌前的制高点。

“集中火力,给我狠狠地打!”叶剑英一声令下,手榴弹、枪弹如雨点般地落在蜂拥而上的敌人中,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血肉横飞。

毛主席等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叶剑英这才松了一口气,大家都说:“好险啊,如果不是叶参谋长及时赶到的话,我们可就有危险了。”

还有一次是在打鼓新场附近,叶剑英再次帮助毛主席脱离危险。

3月上旬的某天,中央军委在打鼓新场附近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研究成立红军指挥小组的问题,出席会议的有纵队司令员、政委等人,除此之外叶剑英和刘少奇也出席了这次的会议。

就在会议进行一半的时候,敌机突然袭来,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叶剑英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全,而是要保护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只见叶剑英大喊:“主席快跟我来!”下一秒便来到主席的身旁,拉着毛主席的手急忙跑到山脚边的茅草地里隐蔽起来,待敌机空袭过后,他才和毛主席从茅草地里出来。

长征中叶剑英两次保护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这些事在红军中也被传为佳话。事后毛主席赞赏地对大家说:“剑英同志遇险不惊,急中生智,很有胆识!”

共商解放广东计划

1941年2月14日叶剑英从重庆回到延安后,毛主席让中共中央书记处通令全军:“叶剑英同志已经回延安了,现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驻延安办公。”

叶剑英长期战斗在统战工作的最前线,对敌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再加上他有着精湛的军事造诣和出色的谋略才干,因此很快就成为毛主席、朱德指挥全国敌后抗战的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设在延安总部城西北王家坪的中央军委,是中共中央指挥抗战的“大本营”。叶剑英身为军委参谋长,他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他每天都在想要如何给中央、军委当好参谋。

叶剑英经常交代身边的同志:“我们参谋部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也需要格外谨慎,更要遵循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叶剑英每天都要看上几十件甚至上百件中央军委的重要军务和电文,凡是军委机要处的电报,都要经过叶剑英的阅批,急件更是随到随办。有叶剑英代军委起草的许多电文,都要呈毛主席、朱德审批后,签发或者由他们三人联名发出。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工作时间一般都是晚上,叶剑英也跟着毛主席的节奏工作,因此同志们都对叶剑英有一个评语:“叶参谋长细心谨慎,事事周到。”

1948年党中央和叶剑英领导的中共后委在河北省西柏坡,与刘少奇同志领导的中央工委会合了。

某天上午,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在毛主席家门口的大树下商议军政要事,散会的时候毛主席让叶剑英留一下,并对他说:

“剑英,有一件事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今后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我们的干部大多都缺乏指挥战争的经验,需要学习一下对应的知识。中央决定在华北军区办一所军政学校,想让你去当校长兼政委,你看怎么样?”

叶剑英听到毛主席的话也是有些意外的,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但大家也知道叶剑英的组织观念一向很强,思考一番后便对毛主席说:“中央作出这个决定是信任我,我没有意见,只是这么多年都没有做与之相关的工作了,我很担心完不成任务。”

叶剑英说完面色微微带些顾虑地看着毛主席,毛主席也是从他的脸上看出了担心的情绪,随后说到:“我们研究过了,你是最适合担任校长的人,中央决定调华北军区的肖克给你当助手,你们两个都有办校的经验,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叶剑英

在办校中,叶剑英向全体教职员工提出“不教而战谓弃之,不学而教谓咨之”的名言,动员大家互相为师,教学相长,齐心协力地贯彻毛主席制定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

叶剑英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提出军事教育要突出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进行《十大军事原则》的教育,为军队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解放战争势如破竹,捷讯频传,全国解放胜利在望,毛主席认为为了加强对广东、广西地区党政军工作的统一领导,有必要组建新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

毛主席提议任命叶剑英为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并由叶剑英和第四、十五两兵团负责人统帅一支部队向广东进军。

毛主席请叶剑英交谈此事,他说:“剑英,中央决定让你带领大军南下,解放广东和广西,你有什么想法吗?”

叶剑英望着毛主席,十分恳切的说:“主席,我感觉担子太重了,多年不做地方工作,恐怕难以胜任,还要请主席和中央多多指教,多多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听到叶剑英的话,欣慰地点了点头,这么多年过去了,叶剑英还是一如既往地谦逊质朴,不过毛主席还是要征求一下叶剑英的意见。

叶剑英对毛主席说:“主席,华南解放比较晚,各处都把干部给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给我们的干部也不多了。”

叶剑英说完这句话顿了一下,然后开玩笑地说道:“主席,我们客家话中种水田有一种‘水尾田’,意思是流到最后剩的水就不多了,那就请您多给一点水吧!”

毛主席借着叶剑英的比喻,很风趣地回答:“‘水尾田’是‘水尾田’,但是你那里可是有一股泉水呢!”

毛主席这句话换而言之就是让叶剑英自力更生,自己解决干部问题。毛主席看出叶剑英确实是有些为难的,便主动出中央组织部将尽力为华南分配一些干部,从北平、山东、华北军大一级一些大学生中挑选一批干部,陆续送到华南。

毛主席最后嘱咐说:“剑英,你是熟悉两广情况的,那里素有革命传统和基础,随军南下的同志对原华南分局及各级党委工作的成绩要有恰当的估计。”

叶剑英听后点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尊重原有的干部和已有的工作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

叶剑英受命后即离北平南下,于9月上旬到达江西省赣州。经过赣州会议确定具体作战计划后,叶剑英和陈赓等指挥的独立兵团分路向广东敌军发起攻击。

1949年10月14日一举解放广州城,并很快解放了广东全境。

广州刚刚解放,国民党就不断派飞机前来袭扰,更是对其进行轰炸,曾两次将炸弹扔进市政府院内爆炸。国民党暗藏的特务在地面上配合,活动十分猖狂,其特务机关在香港成立行动小组,企图潜入广州,暗杀叶剑英。

有一次叶剑英外出开会归来,在途中却突然遭受到暗藏的特务连开三枪,幸好这三枪都未打到叶剑英。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十分担心叶剑英的安全,他一面指挥公安部门加紧采取相应的措施,一面给叶剑英发电报,嘱咐道:“剑英,你要注意安全,不要在公开场合露面,如集会、演讲等等。”

叶剑英对毛主席的关怀由衷的感谢,回复他说:

“我和分局的同志将遵循您的嘱咐,提高警惕,加紧保卫,避免遭受到危险,同时也会加强侦查破案,镇压敌人的阴谋。”

叶剑英足智多谋,照常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破坏活动,迅速稳定了广东的秩序和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德怀、叶剑英、朱德、毛主席

毛岸青:父亲对伯伯很尊敬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三年困难时期,叶剑英的爱女叶向真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曾因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叶剑英见女儿面容苍白浮肿,虽然什么话也没说,但还是盼着她能回家。

刚好某天下午叶向真没有课,她回到家中和叶剑英一起吃午饭。也许是因为在学校长时间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所以当她看到桌上的饭菜后,便狼吞虎咽地开始吃。

过了一会叶向真发现父亲没有动筷子吃饭,只是用一种异样的神情望着自己,她十分不解地问父亲:“爸,您怎么不吃啊?您是身体不舒服吗?”

叶剑英回答道:“女儿你知不知道,这几天毛主席都不吃肉了,毛主席对炊事员说‘全国人民都没有肉吃,为什么还要给我肉吃?’每次端肉给他,他都让人端回去,连他都不肯吃肉了……”

叶剑英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他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感情,在自己女儿面前展露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和朱德

叶剑英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还表现在他的诗词中,1963年3月叶剑英到韶山参观后,写下了一首诗:

“六亿同胞呼万岁,五洲志士称导师。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

而毛主席也很推崇叶剑英的诗作,除了向自己的好友陈毅推荐外,他还把叶剑英的诗作一字不差地抄写给自己的儿子和儿媳。

毛主席喜爱古典诗词,推崇古代诗词大家,但在通常情况下不评论或很少评论当代诗人,对叶剑英可以说是个很少的例外,他十分欣赏叶剑英的诗词,赞佩他的诗才并曾多次给予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毅

1965年陈毅元帅向毛主席讨教改诗的时候,他给陈毅的回信是这样的:

“陈毅同志,你叫我改诗,我是不能改的,因为我没有学习过五律,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律,我对这方面不是很熟悉,因此不方便多加改正。你的诗看起来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感觉有些不妥。我对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剑英擅长七律,董老擅长五律,你要学习律诗的话,可以向他们请教一番。”

大家从毛主席给陈毅写的这封信中,能够看出毛主席的自谦和对叶剑英的褒扬。

1976年元旦毛主席发表了他在1965年5月所填写的两首词,年近八旬的叶剑英认真读者毛主席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两首诗词,他太喜欢、太爱毛主席的诗词了。

这一半是因为叶剑英经过多年和毛主席的相处,十分敬仰他的诗品和人品,另一半则是因为他自己也是一位诗人。对于毛主席的诗词,叶剑英可以说是酷爱了,毛主席对叶剑英的诗词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和朱德

1976年是个灾年,元旦刚过周恩来总理逝世。2月2日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确定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只隔几个月的时间朱德委员长逝世,不久后唐山发生强烈地震,而毛主席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在毛主席弥留之际,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排着队来到毛主席的病榻前,一个个同他作最后的诀别。其他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从毛主席病床前经过时,毛主席紧闭双眼,没有任何反应。

当叶剑英走过来的时候,毛主席却像是感受到什么似的,忽然睁开双眼。毛主席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叶剑英,昏暗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并用尽最后的力气活动着手臂,轻轻相招。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当时的叶剑英只顾伤心,眼泪模糊,并未察觉到毛主席这一微弱的举动。等叶剑英走出病房的时候,毛主席忽然间意识清醒,用手示意叶剑英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叶剑英

在毛主席身边的护士看到这里,立刻跟着叶剑英来到休息室,悄悄对他说:“首长,主席招呼您回去呢!”叶剑英听到护士的话瞪大了双眼,随后连忙跟着护士来到毛主席的床榻前。

叶剑英弯下腰附耳过去,想要听清楚毛主席要说的话,但是毛主席只是睁开双眼,嘴唇微微动了动,想说什么却没有力气说出口。叶剑英看到这里十分心酸,他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双手,脸上的表情十分着急。

叶剑英在毛主席面前站了许久,但始终没有听到他说出一个自来,最后毛主席的手指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轻动了几下,叶剑英只好移动沉重的脚步,离开了他的病房。

叶剑英走出门不禁陷入沉思:毛主席为什么特意让我过来呢?难道是有什么事情要嘱咐我吗?他用尽力气在我的手背上抖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给我的无声遗嘱吗?

这一个个疑问都缠绕着叶剑英,让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叶剑英等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叶剑英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毛主席的治丧工作当中,自然没有心情去想那些问题。

1976年10月6日发生的一件事情令叶剑英猛然想到,毛主席想要告诉自己的难道是这个?叶剑英也是在这天完成了毛主席无声的遗愿。

12月28日,也就是毛主席生日后的两天,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特意给叶剑英写了一封信:“父亲对伯伯是很尊敬的,对伯伯的诗也是很喜爱的。伯伯是位诗人,非常渴望伯伯能亲笔抄录一首您过去作的诗给我们学习,我们知道伯伯的工作很繁忙,这是冒昧的请求,不知伯伯能否答应?”

除了这封信外,毛岸青还将毛主席录写的《远望》原件送给叶剑英。

原来早在毛主席72岁寿辰的时候,毛岸青和邵华去祝寿,毛主席当即挥毫,一字不错地背抄此诗,并将这首诗赠送给毛岸青和邵华夫妇。

叶剑英收到毛岸青的信件后陷入了沉思,他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将自己写的诗抄写下来赠教子女,他没想到毛主席对自己的感情如此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剑英无限怀念毛主席

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80寿辰,邓小平、聂荣臻、徐向前等人纷纷前来祝寿、赠诗。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了晚上叶剑英将战友们送走后,独自坐在写字台前,回顾走过的革命道路,展望祖国的美好未来。

之后叶剑英拿起笔写下《八十书怀》,这首诗充满着叶剑英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也展现出他对光辉灿烂的明天表现出高度乐观的情怀。

1977年7月31日,80岁的叶剑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当他说到“我们无限怀念我们党、我们军队、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的时候,声音哽咽,全场更是为之动容。

叶剑英非常怀念和尊敬毛主席,晚年曾多次含泪谈到毛主席的光辉事迹,他曾说过:“我的事业做得少,如果不跟毛主席的话,我的一生是很平庸的,也许还会在南洋做生意,在家教书……”

毛主席和叶剑英情谊之深厚,或许所谓的生死之交也不过如此吧,他们的深厚友谊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信仰基础之上的,且经过了火与血的长期艰苦的考验,他们将个人的情感溶于党的事业之中,堪称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