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南面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现代化大桥这座桥的特殊,不仅仅在于它对于中国桥梁史的开创意义,还在于它身上存在着许多不可不说的传奇故事。

钱塘江大桥光是被爆破的次数,一只手都数不完。刚被建好还不到100天,为了阻止日本人的入侵,钱塘江大桥被它的设计和建造者茅以升亲手炸毁

在抗日战争中,钱塘江大桥经历了三次爆破,直到1953年,钱塘江大桥才被彻底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屡次经历炮火,钱塘江大桥依然顽强屹立在钱塘江上,当地居民都说,这多亏了当初建造时跟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打好了招呼。

原来当初钱塘江大桥刚刚开始建造之时,施工遭遇很多不顺,工程队里有人建议茅以升,当地居民有拜龙王的习惯,咱们也该入乡随俗,向龙王请示一番

要知道茅以升可是国外留学归来的博士,坚定地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居然就同意了这个方案,在钱塘江大桥施工点,请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的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塘江大桥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茅以升为什么要请戏班唱戏?

等一座大桥的建成

钱塘江那是出了名了水势险恶,连跋扈的秦始皇到了钱塘江,都不得不停下车马,屈尊降贵往钱塘江西面费力多跑了一百二十里,才找到江面狭窄的地方顺利通过。

唐朝有人看到钱塘江奔腾躁动的江水,不由自主地感慨,这里江水茫茫,像天堑一样,秦始皇这么喜欢建造工事,为什么不在钱塘江建设一座大桥呢?

在钱塘江上建桥一事,不仅吓跑了秦始皇,还吓跑了许多国内外的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5年,胡雪岩请了英国、法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专家团队来到钱塘江,对这里进行实地考察,想要出个方案建一座桥。

但是英法德三国的专家来钱塘江转了一圈,纷纷拍拍屁股带着团队离开了。“胡雪岩老兄,你出的价钱是很让人心动,但是这桥我们是真的建不起来,还是另请高明吧。”

一直到民国,对在钱塘江建设大桥的事情一直被讨论,设计出了一个又一个,但是这会座桥始终没见着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关于如何跨越钱塘江主要有两派说法,一个是隧道派,以中国建筑师杨建为代表。杨建主要考虑的是当时的社会情况。

当时中国的社会很不安定,战争从来没有停止。杨建认为,在战争中,铁路和桥梁往往是第一个被攻击的对象,选择挖一个隧道通过钱塘江,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而且隧道的运输能力要远远强于桥梁的承载能力,从长远来看有更明显的优势。虽然建设隧道要比建设桥梁的成本高,但是付出的成本都会在隧道投入使用之后收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茅以升则是桥梁派他是从钱塘江的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来考虑的。茅以升对钱塘江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考察,认为在钱塘江建设桥梁是一种更经济的做法

钱塘江的江底有厚厚的泥沙淤积,如果要在钱塘江挖隧道,则需要挖得很深,那就需要在江岸两端建设更长的隧道引道。

桥梁虽然也需要深挖桥基,但比起建设引道的成本来说,桥梁的成本更低而且比起开放的桥梁,隧道还需要额外安装照明和通风设备,这也增加了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建造维护的角度来看,桥梁的优势是远远大于隧道的,而且隧道在海底,修复难度更大,不如桥梁便捷。

如果真的开战,桥梁也并非没有防护的方法,综合来看,还是建设桥梁更为合适。

茅以升主持建造

在钱塘江上建设桥梁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当时的北洋政府美国桥梁专家华尔德设计了一份桥梁建设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步的设计是建一座集合了铁路、公路和人行道的单层钢桥,浙江省政府又根据华尔德的计划书,做出了一些修改,提出建设一座平层的铁路、公路和人行道三合一的桥梁

方案基本订好了,找谁建成了一个问题。钱塘江大桥工程在中国没有先例,谁也没有经验和胆子承接这么大的项目。

于是浙江省政府人托人的打听,辗转找到在天津北洋大学当老师的茅以升茅以升学历非常优秀,在清华学堂官费留美研究生的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赴美学习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美国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而且是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的第一位博士,在桥梁专业方面,茅以升是个学识渊博的专家。

1934年,应浙赣铁路局的邀请,茅以升来到浙江,成为钱塘江大桥工程处的处长,负责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工作。

茅以升对美国专家华尔德的方案做了大规模地修改,前前后后共设计了六套方案,最终确定了一种成本较低而且基础稳固又美观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茅以升的领导下,钱塘江大桥建造方案变更为公路和铁路二合一的双层联合桥,茅以升还在方案中引入等距桥孔、降低桥墩距离和提高净空的设计理念。

这么一来,建设钱塘江大桥的难度大大降低了。相比于美国专家的方案,茅以升的方案在设计时考虑了钱塘江河道变化的不确定性

而且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茅以升的设计方案的施工更为便利,按照规划,钱塘江大桥的钢梁设计为等长的,全部在英国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设计考虑了战争中钱塘江大桥遭受损毁的可能性,能够更方便维修。

钱塘江大桥的八十一难

计划赶不上变化,设计方案再完美,也有现实因素跟茅以升作对。钱塘江大桥开始建设的时候,好像计划的一切全部都错了。

当时任铁道部次长的曾养甫茅以升谈话:“这桥必须建好,不成功便成仁,要是桥没有成功,那茅以升有你就只能跳钱塘江了,我就跟在你后面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下了军令状,建造钱塘江大桥还是要从最基础的来。本来方案中,钱塘江大桥的桥墩要用钢造的,但是钢造的桥墩却没有跟供应商谈成

想要退而求其次用混凝土的桥墩,但是当时的技术,混凝土的桥墩也造不了这么长的。无可奈何,茅以升只能选择木桩。当然这也有好处,木桩质量轻,价格也最便宜。

打桩的时候,太轻了打不进去,打重了木桩又会断,茅以升每天站在钱塘江边,反复研究试验,最终研究出射水法,一晚上能打三十根木桩,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关难过关关过,解决了打桩问题,茅以升还要面对围堰、沉箱、浮运和安装钢梁的问题。这里没有捷径,只有一次次的试验,在失败的经验上重新再来。

建造钱塘江大桥时,最令茅以升心痛的,就是在施工过程发生工伤事故。有的因为打桩机船翻了,来不及营救,六十多个人因此身亡。但更多的还有因为赶工,造成伤亡。

即使遭受种种打击,茅以升依旧坚持将钱塘江大桥建造完成。茅以升说,建造钱塘江大桥就像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功德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搭戏台安抚龙王

建桥修路的时候,中国人总要迷信一番,建造钱塘江大桥自然也不例外。当时钱塘江大桥建造很不顺利,不仅有很多技术难题,在施工中更是事故频发,人员伤亡不断。

这时候就有谣言传出来了,迷信的说法什么都有,最流行的就是钱塘江造桥打扰了龙王休息,龙王发怒将建桥的船打翻了

趁机利用这些谣言来敛财的牛鬼蛇神也不少。1935年,上海老西门突然传出可怕的传说,说钱塘江桥建不成,要活人儿童祭祀江水才能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人人自危,民众纷纷购买护身符,防止被抓走祭江。谣言风行,倒是让卖符的好赚一笔。

茅以升虽然不相信这些谣言,但是闲言碎语说多了,难免影响工人的情绪,再加上工友伤亡的事件,施工的氛围很是低落。

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解决谣言,茅以升请了著名的戏班子来钱塘江搭台唱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戏热热闹闹唱了三天三夜对工人来说,唱戏可以缓解焦虑情绪,算是一种放松。对迷信者来说,唱戏又是安抚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的手段。

迷信事件后来被浙江桥工处知道了,桥工处专门告知上海政府取缔这些卖符传谣的有心人士,这件事才算是平息。

茅以升炸毁钱塘江大桥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而此时钱塘江大桥的工程还在建设当中。8月14日,日本人第一次对南京和上海空袭,就对钱塘江大桥进行了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茅以升考虑过要不要停止施工,但是工人们即使面对轰炸,也坚守岗位的敬业精神感染了茅以升。

大桥还没有完成,抗战已经开始。建设钱塘江大桥的全体职工都在茅以升面前表态,日本人想要让中国人屈服,可是中国人的骨头硬着呢。

就是凭着这股心气,钱塘江大桥在战火中建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12月23日,距离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只有89天,为了阻止日本军队向钱塘江南岸进攻,茅以升怀着悲愤的心情,奉命将钱塘江大桥炸毁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再炸桥当晚,茅以升写下了这句誓言。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主持修复了钱塘江大桥。

中国人一次又一次证明,日本人的炮火不能阻挡中国人前进的勇气,国人终将重建自己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