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郦国义(著名文艺评论家)

采访:邢晓芳(本报记者)

记者:电视连续剧《城中之城》是近来又一部现象级的现实题材爆款作品,收视业绩创下众多新高,又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受到《人民日报》等不少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好评。这部电视剧改编自上海作家滕肖澜的同名小说,其改编的成功为我们当下的电视剧创作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郦国义这得从滕肖澜的原著说起。这部作品作者2015年就开始酝酿创作,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夏卷)。这是新时代反映金融题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前滕肖澜还发表过一个相关题材的中篇。《城中之城》的题解,作者言简意赅:"金融城,这是上海跳不过去的一块,是城中之城。如果说,石库门里的‘上海’是原生态的、单纯的、感性的;那么这里的‘上海’则更加多元、更加理性。"她希望通过这些凝视着今日陆家嘴、拼搏在金融界的从业者,反映上海的城市精神。作品的呈现如其所述,发表后颇获好评。尤其是赵辉的形象塑造,为读者和评论家关注,也在第一时间为电视剧制作方兴格传媒所青睐。整个改编过程进行了近五年,如今呈现在荧屏的同名电视剧,内涵和格局都得到了深化和提升,丰富深刻的人物形象更深深打动了观众。改编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主创团队秉持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创作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说剧中一个细节为例。

第十集,赵辉在病房里向他的徒弟陶无忌诉说深茂银行在业界立身树名的标杆项目浦东"富康地块"的运作过程。其间,赵辉说起他的妻子当年生于此长于此,在这整整住了20年。小说原是这样交代:"花园石桥路一号,这是她家原来的门牌号,因为好听我便一直记着。"电视剧里是同样一番诉说,可路名改了,改为"烂泥渡路"。一条路名之改,改出一番深意!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句话曾广为流传。而"烂泥渡路"则是浦东黄浦江边一条棚户区集聚的泥泞小路。解放前甚至有民谣嘲讽:"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渡边有条烂泥路,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浦东浦西一江之隔,当年多是靠摆渡船来往,烂泥渡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渡口。回望来时路,昔日的烂泥渡路在今天大约银城中路的位置,众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汇集在这条街上。

至此,又关系到一个与《城中之城》更为密切的背景。当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听取朱镕基同志汇报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方案时,肯定了这16个字"金融先行,贸易兴市,基础铺路,东西联动",并明确指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从此,就有了全国首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从一条滩涂码头边的烂泥小路,华丽转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的惊世之变,这是时代的风云际会所致。电视剧《城中之城》就是在这样恢弘的时代背景前展开了它精彩的人物画卷。

记者:据制作方兴格传媒杨文红董事长在研讨会上介绍,主创团队为了深入了解和感知金融业的业态及其社会生态环境,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变化,不仅聘请了专业的金融财经顾问,而且走访了几乎涵盖整个金融界各个相关业务领域的资深人士,深入咨询讨教。

郦国义:金融是国家的命脉,关联着社会的各行各业。正是这种深入生活、尊重生活的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主创团队对金融这一"国之大者"有了具体切身的感悟,加深理解和领悟了中央全面加强金融建设和管理这一"国之大策"!

全剧将故事设定在2018—2019年左右,也就是全面加强金融建设和管理这一新政落地前后的时间段。《城中之城》主创团队用其擅长的影像艺术形象地表现了这一"国之大策"提出和践行的历程。这样近距离又及时地反映金融业的现实,无论是小说、舞台剧、还是影视剧创作,《城中之城》都是先行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金融业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这一行业大方向,正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而《城中之城》已经用它的故事和情节体现了。赵行长的前半段业绩,陶无忌和他伙伴同事们的职场奋斗,都用他们各自的故事抒写着这样的"大文章"。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金融强国建设的"六大核心要素",《城中之城》倾力表现的金融监管、金融人才建设的故事,就占了其中的两项。

《城中之城》对题材情节的精准遴选,对思想主题的深入开掘,而且又迅速乃至即时地以精湛的艺术形象予以反映,这对于金融强国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城中之城》改编对电视剧创作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记者:不久前,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持召开的研讨会上,赵辉的饰演者于和伟的一席话,透露了《城中之城》创作团队对艺术境界的追求:"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人物长廊增添新的形象!"于和伟先生说:"我每拍完一组镜头,歇下时第一句话就是,能进入人物形象的长廊了吗?"艺术家的执着令人钦佩!关于《城中之城》的人物塑造,可否具体谈谈您的看法?

郦国义:那天研讨会上,我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回应坐在对面的于和伟老师:"我们有幸撞车了!"这"有幸"是感佩艺术家的敬业,而"撞车"是指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着该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城中之城》对电视剧艺术创作又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人物长廊奉献了新的成功形象,而且是具有人生哲理高度、人性剖析深度,具有典型形象特质的"这一个"!典型形象的"这一个",《城中之城》至少奉献了两个:一个是于和伟塑造的赵辉,这位由白变灰后又沾了黑的赵行长;另一个是王骁饰演的苗彻,这位反腐反黑的斗士、实至名归的苗大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影视剧,凡"剧"都聚焦于"人"。而艺术形象只有展现了人的真实、生动、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物深邃心灵的变化及原由,才能赢得受众的共鸣,引来热情追剧的观众。其实,《城中之城》全剧的关键人物是赵辉!戏剧矛盾冲突的焦点是他,他的心灵变化牵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深化,吸引着观众的情感投入。

赵辉不是一个非白即黑的概念化"扁平人物",而是丰满的"圆形人物",一个生动深刻的性格典型!电视剧《狂飙》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从一个水产摊卖鱼小贩变成一个地方的黑道头目,性格的发展并不太复杂,在不少影视剧中时有所见。而赵辉是凭依自己的德行才干当上的行长。他有情怀、有能力、敬业有为,不贪财、也不好色,又时有自省和警惕。原本这样一个精英人物,困于女儿严重眼疾的巨额医疗费,又执着于对"大哥"救命之恩的报答,陷入"围猎"的陷阱而不能自拔;后因一个"小人"的空降,阻塞了仕途,限制了他施展才华的天地,还瓜分了他引为自豪的经营业绩,最终导致了他心灵的遽变!

"廉洁,可辱也",此为《孙子兵法》所述的"将有五危"(将帅会有的五种危险性格)之其一。自爱自洁的赵辉,终因遭受小人的屈辱而乱了心曲,高架路上猛一急刹车,掉头反向而驶,从此扭转了人生的大方向。

现实主义的创作追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赵辉的"白衬衫"如何沾上了"灰尘",他又如何由白变灰、由灰沾黑,最后又与黑沆瀣一气,跌入犯罪的深渊,这变化的轨迹和缘由发人深思!《城中之城》真实深刻地刻画了赵辉这一形象所处的"典型环境",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而就赵辉个人而言,这位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面临被"围猎"而风险高危的赵行长,其灵魂蜕变的心路历程,真实而深刻透射了时代进程中的纷繁复杂与人心人性交织下的精神冲突和价值选择。如何坚持人格的操守,坚守良知和灵魂的底线,这正是《城中之城》通过赵辉艺术形象所揭示的生活哲理和发出的精神追问!可以说,这也是时代的风云变幻给予人们最现实的考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彻,是《城中之城》主创团队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刻画的一个理想人物,是以精湛的艺术呈现塑造的又一个典型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同。这些年我们的影视作品,塑造了不少一身正气、善于斗智斗勇、不懈奋战在反腐反黑前沿的成功形象。而苗彻则有他这个人设的独特性和情节的精彩度。苗彻离开美国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回国,希冀以自己对金融监管业务的所长,为祖国正在迅速发展的金融业尽一份保驾护航之力。他不同于荧屏上已屡见不鲜的海归人物形象,苗大侠的独特性显示在他的"侠义"上。

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而司马迁更赞叹平民游侠之辈"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的美德。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史典籍和名著生动记载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侠义之风浩然天下的侠士风采。而苗大侠已不是昔日的"游侠",其行"轨于正义"。他秉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坚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又心怀在人际交往中自己的信义和情义,可以说,这是侠义精神在当下的一种体现,是现实生活的一抹洁白。

在赵辉、苗彻、谢致远、苏见仁这同为戴行长的四个门生中,苗彻的"这一抹洁白"显得特别亮眼。这四位,都是"穿着白衬衫走向岗位的",这是戴行长夫人欧阳老师对他们说的话。而赵辉由白变灰,苏见仁则灰得更早,而谢致远的心都已黑了,谢致远的同学"情义",已沦为谋取利益的筹码,可随时翻脸狠下毒手!而苗大侠对与赵辉的关系,堪称"侠义"之至!他对赵辉问题的监管和追查,坚持原则毫不懈怠,没有因为同学之情而放过一个问题一个线索。为追寻赵辉或是清白或是已变灰涉黑的证据,他严峻严格之至。"无情未必真豪杰",全剧贯穿着他对赵辉的情义。他真诚的担忧,不断的提醒和关键时刻的警示,尤其最后一集,他劝说赵辉收回跳楼念头的那席话,可谓仁至义尽,一腔情怀催人泪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他救了赵辉。

而他的"这一抹洁白",对吴显龙父子这种已泯灭人性的道貌岸然之徒而言,是一道亮剑的白光!为了最终对他们绳之以法,苗大侠锲而不舍,甚至冒着牺牲自己前程的可能,不惜得罪领导……如此凛然正气的坚守,真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赵辉的形象让观众投入和感叹,是在于其性格的多重性和丰富性;那么观众喜欢乃至赞赏苗大侠,更多是因为在人世间的现实生活里,抑或网络世界的小说和戏剧的呈现中,这样的侠义人物、这样的侠义形象颇为难得颇为可贵。而《城中之城》正是适逢观众之盼,为他们奉献了这鲜活的"新一个"。

记者:剧中的陶无忌,颇有话题性。有些观众不喜欢陶无忌,网上的热议对他也颇有微词。对这个人物形象,您如何看待?

郦国义:陶无忌确是一个颇可议论的形象。剧情开始不久,赵行长与苗大侠对陶无忌有过一番议论。苗大侠直言不讳:不喜欢他。随着剧情的发展,苗大侠改变了对陶无忌的看法,接纳了他作为自己的助手。自然,剧中的陶无忌的形象和性格经历了一个成长和丰满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白宇帆饰演的陶无忌还不太理想,可平心而论,他没有辜负制作方对他的重托。这是全剧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对陶无忌形象的刻画,承负着理想情怀的寄托!执着地将陶无忌塑造成这样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乃主创团队良苦用心的有意为之,这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坚守,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温暖阳光!这也是现实主义的一种现实态度:剧中,戴行长走了,赵行长进去了,好不容易从华尔街回来的苗大侠差一点又要被出国了,剧中主要人物就是陶无忌了。《城中之城》就是依凭着陶无忌这个年轻的形象,寄托人们对金融业未来的希望,给人温暖和向上的期盼。

《央视剧评》不久前刊发了特约评论员李京盛的评论文章,标题是"《城中之城》:在金钱和利益的丛林中,见证新竹与乔木的成长"。此文发人启迪。由此想起杜甫的两句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可以说,这诗句概括凝练了主创团队对陶无忌形象刻画所追求和体现的意境。而陶无忌本人,既有"恨不高千尺"的自我追求,也有斩万竿恶竹的职业勇气,对此白宇帆的表演作了充分的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自我追求"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职业勇气也有待更成熟的底蕴支撑。至于对人物形象"恨不高千尺"的期待追求,自然也不能有些许拔苗助长的瑕疵。陶无忌的形象还有待"密针线",有其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可影视剧创作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现实生活中的陶无忌不断成熟和完善自己的形象。决不要"走着走着就远了""走着走着就变了",更不要像这首插曲所感叹的他与田晓慧的恋爱历程那样"繁花走过,心却空了"。由衷地期盼和祝愿陶无忌:走着,走着,永不远离他的理想和初心。

记者: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城中之城》拍出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这部剧不但为电视连续剧的传统受众所喜欢,还吸引了大量平时不看此类剧目的新受众,令业界为之振奋。

郦国义:是的。《城中之城》的成功热播,收视率统计的各项高光数据,包括创历史新高的记录,又一次展示了体现主流文化价值的精品力作所具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口碑效应的高度统一,验证了优秀作品和收视群体双向奔赴和双向赋能的强大效应!这给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运行带来诸多启示。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城中之城》的播出效应有力地证明:观众需要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而电视剧创作更离不开观众。

这些年来,电视剧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作了一批如《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狂飙》《我的阿勒泰》等思想上求精求深、艺术上求真求善求美的力作,这不仅满足了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为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运行,培育和扩大了新的收视群体,拓展和营造了甚为可喜可贵的播出空间和播出环境。《城中之城》是在众多优秀剧目创作者开拓的高峰之路上继续攀登的成功收获;而这又为后来者更上一层楼作出了贡献。

按接受美学的理论,受众对作品的接受和反馈是整个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年来,我们那些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在受众广泛的共鸣和审美参与中,各种不同层面的评论和研讨,尤其是新媒体提供的观众对作品广泛即时的评点和各种话题的论辩,不但提高了受众自己的审美修养,也使创作者得到了来自受众第一线的直接反馈,使创作者受到了极大的教益和启示。这为电视剧艺术创新的无穷可能性打开了新天地,也为电视剧创作的思想艺术高度,展示了天外有天的新境界。

《城中之城》的创作团队珍惜和顺应这样的好时机好时光,他们认真汲取借鉴众多优秀剧目的创作经验,领受了"好雨知时节"的滋润!从金融业这"大江大河"中的一滴水珠,映照时代的波涌;以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为金融强国建设抒写艺术的"信史",赋形民族的时代精神。这赢得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受众的广泛关注或共鸣。人们正是从这样的精品力作中,领略审美的愉悦,分享共同的情感,探寻共同的价值理念,从而也使文艺实现其滋润心灵、以文化人的崇高使命。深受欢迎的精品力作正是人民大众对新时代文艺的众望所盼众望所托。这是《城中之城》等优秀剧目收视业绩的根本来由,也是我们电视剧创作生产繁荣发展最为宝贵的源头活水。

作者:郦国义

文:郦国义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