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招生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只要这些问题经常出现,长期出现,就会被人视为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初中升到高中,需要考试。按理说,每一所高中都有自己的分数线。超过分数线的同学就可以到指定的中学读书而不到分数线的,就要选择别的高中,或者选择中专或技校就读。分数线可以成为选择人才的一种标准,但里面有很多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重点高中要招一部分分数高的学生,培养这部分同学以后考大学。但是加入资本运作之后,重点高中的招生就不是那么纯洁了,不是纯粹以分数线为标准的。考不到分数线的同学,只要差几分就能去重点中学读书,因为他们会掏一笔不菲的赞助费,甚至重点中学要求差一分就要掏1万块钱,以此类推差10分就要掏10万块钱,而且限定在10分以内,以此满足考生的需求。因为设计这种制度的人,会摸清家长的规律,知道家长们为孩子负担多少钱才到了底线。不仅如此,重点中学还会建立分校、附属中学。重点中学本身是公立的,收费比较低,附属中学是私立的,收费比较高。当然称呼方面并不会这样说,把重点中学所在地称为本部,把附属中学所在地称为分部。纯粹考过分数线的同学可以到重点中学本部读书,考不过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同学要掏钱,掏钱之后就可以到分部去读书,算是一种分层次教学,其实只是变相收钱,用重点中学的名义养活了私立中学。

除此之外,重点中学还会拔尖儿,就是到附近的地方,选择成绩好的同学,让他们到重点中学的分部读书。重点中学会发布一些广告,而且定期发布每次学生回家的时候,都让学生们带着这样的广告发到附近的中学,还要在网上发布广告,扩大影响。其实重点中学教学水平并没有那么高,只是吸收了周围的尖子生,才显得升学率提高了。甚至一所重点中学的成功是周围所有普通中学贡献的结果。尖子生都被重点中学拔走了,四周普通中学的升学率自然就不行了。但重点中学有制度性的保护,也有资本的投入,并不能被撼动,尤其是这种招生模式,每年都在运作,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当人们为重点中学提高的升学率欢呼的时候,却不知道四周的普通中学有多么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立中学会选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吸引学生,炒作较高的升学率,炒作名师,炒作优雅的环境,让学生们到那里就读,但学生们掏的学费是很高的,甚至有的重点中学保证能够让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因为他们有底气,在高考之前会买通一些出题老师,让出题老师把出过的题贩卖给他们,然后他们印成了卷子,让同学来做反复讲,讲深讲透,以此提高升学率。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但明白这样的学校升学率比较高,家长们也知道升学率高的问题,哪怕多掏几万块钱,也要让孩子到这样的中学读书,而这样的学校恰恰需要高分数,用分数线来卡住绝大多数的学生。也就是说,这样的私立中学不仅收取了高昂的学费,而且吸收了优质的生源,也就提高了升学率。有些考过了分数线的农村学生,分数很高,但家里没钱供养他们读这样的私立中学,那么这样的私立中学就会主动出马,找这样的同学来就读,不但不收学费,而且还给他们发奖学金,只是用奖学金就可以撑下三年来。其实,这样的学生当了私立中学的广告,也是私立中学的希望。私立中学,凭借尖子生来考上大学,提高升学率,而那些成绩中等和差等的学生,并不能考上重点大学,只是跟着读了三年,被名气吸引,被广告洗脑,却没有太好的结果。

有一半多的学生因为分数过低,不能升入普通高中,即便到私立中学,也因为分数过低不能去。按理说,教育应该普及,尤其是高中教育,应该在一个地区内普及,但是偏偏有一些地区只有一两所高中。设置的分数线并不算太高,但教育质量低下,很多学生都考不上。大量的初中毕业生走向社会,或者去读中专和技校,却没有机会读普通高中,不能不说是当代教育的一大败笔。既然教育已经产业化了,资本投入教育,就应该建设一些私立中学,收费不要太高,把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吸收进去,让他们读普通高中,给他们一个考大学的机会,如此一来,教育水平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水平也就提高了,有利于经济发展。未来都是操控机器人干活的职业,如果学生不读大学,技术水平太低,知识储备太少,就不能适应以后的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考的分数相对较高的学生,不到当地的普通高中就读,而是想方设法跑到那些升学率高的私立中学就读。但当地的普通高中招生的时候会到家里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到本地就读。其实他们都知道本地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不行,教学成果几乎没有升学率很低,为了自己的前途,只能想方设法往外面跑。当然还有高考时的移民情况,造假学籍的情况等等。看似是招生的问题,其实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深切思考,找出根源,努力改变。教育需要公平公正,需要给每一个孩子机会,需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只是搞不规范的运作,搞不正当竞争,就会有损教育的公平公正,甚至培养一批功利思想严重的学生,也就不是社会需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