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动用20万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此后2周的战斗中,我军虽伤亡惨重,战线还是向越南推进约40公里。

就在沙巴、谅山被攻克之际,不少越南重镇被我军控制,而越军也再无险可守,我军自卫反击作战的预期目的已经达成,于3月5日开始回撤,最终于3月16日完成撤军行动,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宣告终结。

当年,我军共派出9个军奔赴越南战场,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9支军队的军长都是谁,以及哪几位军长后来取得了9人中的最高军衔。

先来看一下这9位军长在参加对越反击战时的年龄及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军军长:陈家贵,60岁,上校军衔。

13军军长:阎守庆,59岁,大校军衔。

14军军长:张景华,56岁,上校军衔。

41军军长:张序登,54岁,无军衔。

42军军长:魏化杰,57岁,上校军衔。

43军军长:褚传禹,60岁,大校军衔。

50军军长:张志礼,58岁,中校军衔。

54军军长:韩怀智,57岁,大校军衔。

55军军长:朱月华,57岁,上校军衔。

9人中比较特殊的是41军军长张序登,参加对越反击战之际并无军衔,原因极有可能是1955年大授衔之际他正在坦克第一学校第六期深造班学习,因此未能参与军衔评定,只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这也足以证明他的军功卓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年龄来看,当年9位军长都在同一年龄段,军衔也没有太大的差距,从军中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基本都是在抗战前后成为我党、我军一员,在老一辈革命家的耳濡目染以及实战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军队领导人。

1988年,我军迎来第二次大授衔,9位军长中只有张序登与韩怀智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余7人没有变化,这两位中将也就成为9位军长中军衔最高的军官。

之所以张序登和韩怀智在对越反击战后还能取得与昔日同级别军官更高的军事成就,与他们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密不可分。

先来看张序登将军,是9位军长中年龄最小的,还是四野出身的一代名将,毕生戎马征程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尤其是在坦克学校深造班学习之后,他的指挥作战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从1963年到1968年期间,他从41军副师长一路晋升为军长,这样惊人的提拔速度,无论在年纪还是我军历史都是较为少见的,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张序登超群的军事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越反击战期间,他率领的41军不仅取得高平方向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就在121师执行穿插任务遭敌伏击之际,张序登还亲自乘坦克车领队增援,亲自率领指战员冲出重围,最终扭转了战场局势,因此赢得许世友司令的高度好评。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张序登还曾参与指挥法卡山战斗并因此获得中央军委嘉奖,1982年来到广州军区任职期间,凭借过硬的工作作风与业务能力再度成为新时代军中表率。

再来看韩怀智将军,也是难得的军中翘楚,从1937年参加八路军开始,他的戎马生涯也伴随着不断的学习与深造。

1969年升任54军军长之后,长达11年时间里,由他带领的这支军队成为我军在解放后参战最多的野战军,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全军将士已经在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年5月,韩怀智被提拔为总参谋长助理兼任总参军训部部长,一直负责全军军事训练、院校教育、兵种军事工作等等,可想而知,这些工作对于负责领导的军事素养与专业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而这也突显出韩将军多年来不断成长的军事才能。

由此,他能在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看历史,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际,新中国刚刚走出十年动荡的阴霾,全军上下也需要进一步整肃与改革,作战能力固然重要,如何适应新时代变局更是关键,对于领军人物的严峻考验可想而知。

从这一点来看,始终坚持自我能力成长的张序登、韩怀智2位将军,必定会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迎来军事生涯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