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日前,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了《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中涉及——

➢➢ 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建立健全医联体内处方流转、用药协同等机制。

➢➢ 优化老年健康服务网络,为养老机构提供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上门巡诊、药事管理、医疗康复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居家医疗等服务。

➢➢ 持续优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中毒检测等救治中心建设。

➢➢ 开展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激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2024年6月19日至26日,意见反馈方式↓

1.电子邮件:swjwygzhc@tj.gov.cn。

2.传真:63081157。

3.邮递信件: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4号,邮编:300070,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

工作目标

到2025年,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中西医发展更加协调,有序就医和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和优质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

(一)加强医学高峰高地建设

支持高水平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市级医学中心、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级和市级、区级临床重点专科群。加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传染病医疗救治医院建设。支持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区和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区建设。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加强医教协同,落实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二)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

以国家战略和天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等健康问题和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海河实验室、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建设。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超前部署一批市级重大项目,推动小核酸药物、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技术突破。加强优秀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

(三)加强急救医疗体系建设

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提升服务内涵。持续优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中毒检测等救治中心建设。健全院前院内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畅通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和胸痛救治点建设,探索卒中救治等基层救治网点建设。建立全市复苏中心救治网络,探索建立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急救互救体系。

(四)提升区属医院服务能力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区属医院下沉,实施市级大型医院帮扶区属医院项目,提升区级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健全涉农区龙头医院诊疗科目,发展急诊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精神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学科,提升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建立慢性病管理、肿瘤防治等专科专病中心。

(五)强化基层服务网底建设

加快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在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全科诊疗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特色专科医疗服务,打造基层慢病管理中心。深化大医院帮扶基层机构项目内涵,持续推进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提升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等医疗服务能力。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丰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基层卫生适宜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开展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激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六)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

实施中医药康复、治未病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医疗集群建设,推动中医重点专科医联体“百千万工程”,推进名医堂建设,着力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开展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实施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

(七)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持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行动。统筹建立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建立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和“一案三制”建设。畅通医疗救治总医院机制、区域医疗救治机制和监测调度机制。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国家传染病应急队、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医疗应急处置队为龙头,建成市区两级负责、种类科目齐全的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开展常态化培训演练。实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健全公共卫生医师制度,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

强化分工协作,推进分级诊疗

(一)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

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落实医联体帮扶任务,逐步完善医联体内双向转诊流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建立健全医联体内处方流转、用药协同等机制。继续实施向基层倾斜的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单独评价、单独使用”的职称评价制度。

(二)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加快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健全区域医联体牵头医院负总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康协同机制,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加快建设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三)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持续优化家庭医生团队结构,依托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二三级医院医师指导或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推动落实天津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落实差异化签约服务政策,逐步形成家庭医生首诊、转诊和下转接诊的服务模式。

(四)优化老年健康服务网络

积极推进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老年标准化病房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为养老机构提供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上门巡诊、药事管理、医疗康复等服务,实现资源统筹。持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居家医疗等服务。

(五)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考核。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管理为主要内容,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全面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网格化管理,建立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鼓励人员双向流动。

(六)扩大接续性服务供给

通过公立医疗机构转型、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增加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数量。支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多种形式康复医疗、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母婴护理、社区护理、安宁疗护及营养支持等特色服务供给。依托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形式,加强培训指导,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加强质量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一)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织密市、区、医院三级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建立覆盖诊疗全流程的质控工作制度,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程度。加强医疗质量结果数据应用,探索开展医疗服务点评,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和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

(二)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持续健全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多学科诊疗、日间医疗服务、合理用药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管理等医疗服务制度,拓展覆盖面和服务内涵,改善群众就医服务感受。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主渠道作用,健全化解医疗纠纷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办理。加强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

(三)加快数字健康创新发展

依托我市政务外网资源,统筹规划我市卫生健康专网和健康医疗数据中心。加快推动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开展智慧医院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计划,强化信息化在医疗机构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支撑作用。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内涵,推进“三医”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我市卫生健康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深化协同改革,构建高效治理

(一)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公立医院党政议事规则以及党委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制度,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等党建要求写入医院章程,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二)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强化公益性导向,全面开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健康产出、服务质量和分级诊疗为重点,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城市医疗集团和区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按照管理层级和机构类型实施分级分类考核评价,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综合应用。

(三)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

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持续落实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责任。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规范作用。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逐步加大对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倾斜力度。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

(四)健全医保战略购买机制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分类管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等收费政策。持续推进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提高其在全市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支持各区主导推进的紧密型医联体开展家医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强化激励约束,建立以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为导向的医保激励机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五)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按照国家有关人员编制标准,推动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支持医疗联合体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分别核定、统筹使用,人员统一招聘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制度,优化基层医务人员招聘标准和程序。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设置评价标准,建立代表作制度,把医德医风放在人才评价首位。落实《天津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六)持续推进行业综合监管

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医疗服务全过程监管。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工作体系,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工作,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依法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行为,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法治建设,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推动依法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 马媛

来源 | 天津政务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