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老话“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家里老人过寿要注意,别不信!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寿俗”的讲究。寿俗也就是“过寿”,多指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当然,过寿可不是单纯地家人聚会,而是一种对于父母的感恩,以及对于健康长寿的祈愿。为的就是让年老的父母可以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据《尚书》记载,“五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面的第一福便是是“长寿”。而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幅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所以,过寿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习俗,是我们后人需要遵循和学习的美德。

而说到过寿,就不得不说一下民间对于过寿的讲究了。老话说“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这句话是何意?有何说法?家里老人过寿一定要注意,别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

首先,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老人过大寿时,有三种情况要注意,最好不要过,这样就可以为家里的后代子孙积攒福气。那么三不过指啥?

其一,父母健在不过寿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孝道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以父母为尊。古人认为,只要父母还健在,子女就不应该自称老,因为这样做是对父母最起码的尊重和孝顺。而且民间一直有“尊亲在不敢言老”的说法,这也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心。

这么说来,即便自己年龄到了60岁以上,只要父母还健在,自己就不能过大寿,但是可以为父母过寿。即便自己要过,也只能是过生日。过生日和过寿是有本质区别的,过寿更为隆重,过生日就是单纯的庆生。

因为这时候如果自己过寿,家里的父母就会觉得自己老了,容易给父母带来生活压力。而且如果在父母健在的情况下,给自己过寿,那么也会被邻居耻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不到六十不过寿

对于过寿而言,是有年龄限制的,在古代人眼里都是60岁以上。首先,根据干支五行推算,往往认为60年为一甲子,也就是一个生命的轮回,又称六十花甲子,这样的年份里是非常吉利的。为此到了轮回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需要祈福和感恩。

其次,在古代,人的寿命有限,能够活到60岁的人非常不易,所以到了60岁,家里人就会认为是一个指的感恩的年龄,于是就有了60过大寿的说法。

最后,寿俗文化的讲究,强调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而庆祝“60大寿”正是寿文化的一种体现,所以被后人所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七十三和八十四不过寿

民间有云,“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个不吉利的“坎”,容易在此时死亡。为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为这两个年龄段也不宜过寿。

当然,这“七十三、八十四”的由来,还是因为孔子和孟子的年龄分别是七十三和八十四。孔孟是儒家学派的领军人物,更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深受百姓敬重。而且在当时的年代里,能够活到他们的年龄也是寥寥无几,为此,这两个年龄段就成了民间比较在意的寿数。

而且出于对这两个寿数的敬重,就有了七十三和八十四不过寿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种说法在当下看来就是毫无科学依据,但是在当时确实被大家所信服。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很多老人依然会对这两个年龄心存忌讳,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原因导致的吧。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对于长寿的渴望就会更加强烈,而此时对于过寿的忌讳就显得非常重要。虽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甚至是有点迷信,但是对于老人而言,也是一种寄托。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的意思了。话说,你觉得有道理吗?你到了过寿的年龄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