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后的第一场大雨,让开阳的空气格外清新,行走在开阳大地,城区里,绿树成荫,繁花映衬,“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憧憬变成群众的日常。乡村大地,碧波荡漾的开州湖清澈如镜,乡村田野间,连绵的绿色,从深山向城市蔓延,把大地连成浓绿的一片。

近年来,开阳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绿色开阳”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截至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57.25%。

严守生态底线,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仲夏时节,走近东风水库,静谧的水面上,几只白鹭踩水掠过,掀起一串涟漪,万物复苏的新“画质”,随手就能拍“大片”。

“现在的东风水库越来越清澈,野鸭子、白鹭在这里定居,巨大的变化,都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功劳。”站在湖边远眺,云开街道校场坝小区张忠武欣喜地说,儿时的东风水库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靠山吃山要养山,靠水吃水要养水。东风水库的美丽蝶变,折射出开阳上下铆足干劲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和努力。

近年来,开阳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生态治理“护绿”,扩面提质“增绿”,产业融合“用绿”,执法监督“管绿”上齐头并进,取得硕果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阳县开州湖。

今年以来,开阳县坚持执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惩处恶意环境违法行为,为全面推进美丽开阳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以赴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更鲜明,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干净、城乡更美丽的开阳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文旅融合发展,鼓起群众增收“钱袋子”

4月7日,贵州省林业局向开阳县杠寨国有林场发放了2024年度第一批林业碳票证书。

开阳县杠寨国有林场也是此次贵阳市唯一通过审查并获得首张碳票的单位。本次成功发行的林业碳票,位于开阳县杠寨国有林场新屋基工区云顶山林区,面积1029.3亩,项目监测期为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碳减排量为6741.2吨。

如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开阳的一道必答题,必须走出一条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芝茶叶基地。

走进在蓝芝茶园基地你可以感受鬼斧神工、奇妙乐趣的原生态自然风景;观赏到云雾叠嶂、云卷云舒的人间仙境;呼吸到清新爽洁、甜润宜人的新鲜空气;品到馥郁芬芳,沁人心脾的富硒贡茶;尝到香脆可口的富硒茶餐;夜间躺在那宁静祥和的蓝芝茶居还能听见大自然优美的乐章。

“绿色经济和美丽产业发展同步,现在村里不仅卖茶叶,还可以‘卖风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辉说。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花梨镇清江村将红色教育、农业观光、水果采摘、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纷纷来到村里参观学习,清江村又规划打造红色旅游观光路线,并将樱桃、沃柑等产业融入其中,让游客能春季赏花、夏季采果,使乡村旅游业态更加丰富。

红色旅游产业带与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高度融合,“红色”与“绿色”的双赢互动,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几年来村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打电话提前预约,点名要吃我们村里的特色菜。”承包起旅游驿站后,村民罗大爷的生意越发红火,单靠旅游一项,每年纯收入就在10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雾缭绕的茶叶基地。

南江乡龙广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

坚持以水东乡舍“622+1”模式和探索推进苗寨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引领。积极盘活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闲置房屋,通过招租、入股等方式引入资金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庄园等新业态,用好集体建设用地,引导和鼓励采取租改股、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带动惠农增收,打造出赏景度假型、乡野田园型、文化体验型等不同风格“星级民宿”,让农村闲置房变“黄金屋”。目前,盘活闲置宅基地17户,面积2040平方米,农户年均收入可达1.6万元。

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发展“好气质”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45万开阳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的背后,是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更得益于开阳上下凝聚的智慧与勇气。

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职能定位,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以突出生态环境整改工作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开阳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8.9%以上,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8.5%以上。

围绕三项重点,打响“清水”攻坚战。围绕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梳理排查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围绕污染行业整治重点,完成水泥、污水处理厂、酿造等行业污染治理任务。以河流沿线村镇环境为抓手,实施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小型化、分散化原则,推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生活污水直排。

突出三项短板,打响“护蓝”攻坚战。把控燃煤总量限制,深入推动“以气代煤压减燃煤污染三年行动”,实现建成区基本无煤化。抓好扬尘污染治理,大力开展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交通工程扬尘、工业企业堆场扬尘、砂石矿山商混扬尘、道路扬尘、货运车辆冒黑烟车辆等专项整治行动,凸显治理成效。加强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监管,完成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联网任务,确保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达到90%以上,实现重点企业“零直排”和“零超排”。

着力夯实基础,打响“洁土”攻坚战。大力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坚持边调查、边示范、边推广,完成土壤污染成因调查和地块污染风险筛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环保职责,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提高宜居环境质量。

坚持问题导向,打响“治渣”攻坚战。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工业渣场整治,对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实施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控制增量。全县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抽查达标率90%和95%以上,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图/文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