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红军终于也有千里眼、顺风耳了!”

1931年5月,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庆功大会上,毛主席面对我军的“侦测高人”,笑着夸奖道。

主席的话并不只是溢美之词,当时,3万红军面对20万国民党部队的围剿,凶险非比寻常。

在国民党袭击的夹缝中,红军苦苦支撑了40天,但总是不知道战机和突围点在哪里。

就在毛主席为此一筹莫展之际,一名报务员突然听到一串特殊的密电码。

脑筋清醒的他,立刻将这份密电码抄录下来,破译之后送到了毛泽东和朱德手中。

毛主席看到这份密电如获至宝,立刻集中兵力,严密布防,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那么,这个神奇的报务员到底是谁?他截获的密电码又是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这名报务员名叫王诤,原名吴人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官吏之家。

他的父亲虽然是个小官,但是看惯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他觉得儿子还是学一门技术更可靠些。

所以,中学毕业后,吴人鉴便考取了当时非常前卫和先进的广州无线电专科学校。

后来,这所学校从广州迁到南京,并入了黄埔军校,吴人鉴也成了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

毕业后,他原本分到了国民党第18师,在师长张辉瓒的手下做事。

1930年,国民党对红军展开了大规模围剿,张辉瓒更是对红军采用了“灭绝”政策:红军根据地,10岁以上的男女全部杀光,哪怕石头也要刀砍,板凳也要烧光。

吴人鉴对张辉瓒这种对待同胞的做法非常失望,不想再为这种人效命,于是就准备出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12月30日,张辉瓒因为盲目进攻,被红军打得稀里哗啦,张辉瓒本人也被活捉了。

一同被活捉的,还有十几名报务员,其中就有吴人鉴。

随后,吴人鉴被带到红三军军部,当红军询问他的姓名时,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明朝铁血御史的名字——王诤,以示他也要做这样的人。

后来,在红军的争取下,他表示自己愿意加入工农红军,实现自己的革命信仰。

02

然而当时红军条件非常艰苦,连缴获的电台,都被小战士不小心摔坏了,可以说,王诤面对的,竟然是半部电台。

电台被修好后,王诤每天收听外界的广播,并将电讯稿抄录下来,给毛主席阅读,这对于当时消息闭塞的江西来说,简直就是看世界的唯一窗口。

后来我们看到的《参考消息》的报刊,就是从那时候演变过来的。

为了给红军培养更多的通讯人才,毛主席还成立了无线电队,由王诤负责带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时无线电台非常缺乏,红军每次战斗,都把注意力放在缴获敌人电台上,然后把这些战利品按计划分给各军团。

作为报务员,一定要有超常的记忆力,在手上记录密电码的时候,脑子里还能压着后面的密码记忆,而王诤记忆力最多时,能压上两行密电码。

1931年,国民党对红军实施第二次围剿时,因为红军比较被动,王诤一刻也不敢松懈地守在报话机前,期待能截获最有效的信息。

忽然,一个特殊的电码吸引了他的注意,凭直觉,他认为这一定是一份关键的情报。

而他记录下并翻译之后,发现果然非同小可。

原来,这是国民党第28师给吉安留守处发的地点:“现在富田,明晨出发。”

而且,他们还告诉了对方大部队的目的地是东固。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看,这是绝好的战略时机啊,红军如果在国民党行军的途中埋伏下来,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一定是个重大的胜利。

果然,红军守在国民党进军的途中,打退了这股国军,将国民党严密的包围圈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之后,红军又经过15天的激战,歼灭敌军3万人,缴获枪支和电台无数,不仅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还极大地丰富了红军的装备。

所以,在庆功大会上,毛主席才用“千里眼、顺风耳”来赞扬王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1934年底,蒋介石调集30万重兵,想对湘江东岸的中央红军一举歼灭。

12月1日凌晨,王诤收到了上级的一封密电:必须坚守到下午1点半,保证中央红军渡过湘江。

接到保护任务的34师,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拼死抵抗,终于撑到了红军主力过了江。

紧接着,又一封密电传来:全力突围,如果不成功,则在兴安以南展开游击战。

当王诤将电报叫到34师师长手里时,师长突围无望,含泪砸了报话机,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红军战士们也决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王诤负伤昏迷,为了保护我军的通讯人才,战士们拼死将他护送过了湘江。

来到对岸的王诤醒来后,得知有7名战士为了掩护他而牺牲,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诤也随时跟随在毛主席身边,为他提供第一手情报。

一次,红军顶着敌人的轰炸朝云南行军的过程中,王诤突然不见了,中央的同志都焦急得不行。

一方面,当时的无线电员非常珍贵,尤其是像国宝一样的王诤;

另一方面,当时从国名党投诚过来的报务员,有不少人骗取津贴后逃跑,而王诤也是国名党过来的,很多人也害怕他逃跑。

但周恩来非常相信王诤,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逃跑,立刻派了一个排的战士按原路返回去寻找。

就在中央商量怎么办的时候,周恩来派出去的战士,扶着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王诤回来了。

原来,当天王诤拉肚子体力不支,途中方便时忽然就晕倒了,醒来大部队已经转移,他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找。

就在这时,周总理派来的人赶到了,这才把他带回了红军集体。

经过这次掉队风波,王诤的革命信仰更加坚定了。

04

抗日战争年代,王诤依然用自己神奇的无线电能力,侦听到大量日军情报,就连蒋介石都对此人的能力大为惊讶。

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还派戴笠专程去延安,向王诤取经。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准备调集2万干部和10万部队,去东北组建东北局。

就在王诤即将从延安登机的前一刻,一匹快马感到延安机场,马上的军人跳下来对王诤说:“毛主席让你留下。”

原来,毛主席预想到王诤将在日后要有艰巨的任务。

果然,王诤在接下来的解放战争中,为解放军获取情报立下了汗马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王诤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

战争年代,有人靠征战沙场立下不朽功勋,而王诤虽然没有真正拿枪上过一天战场,但他依然书写了开国中将传奇人生。

在此,谨向这位传奇将军致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