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作“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这句话是说医学职业者要具有宽厚的人文关怀、坚实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北京协和医学院坚持“全人”教育,在医学的教育体系中,提取好的教学意识、教学制度,去粗取精,保留并延续至今。

想要营造顶尖的教育环境,自然要有着顶尖的师资力量作为“地基”。北京协和医学院现有两院院士26人、国家杰青45人等等国家级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1032名、硕士生导师1231名。单纯以数字来展现可能在大家看来有些没有实感。那么简单来说,这就意味着该校拥有医学各个细分领域的卓越人才,且师资数量充足,学生各个阶段都有老师助力成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篇所提到的医学职业者的“三个具备”,实际上也是医学教育的三大支柱。对于学医的学子来说,这三点如果能得到足够的精进,就能够无限接近“才近仙、心近佛”的状态。北京协和医学院将“功夫”落在培养模式上,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修成正果”。

医学有着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但又不能是被动的机械记忆。学生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后,该校的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将专业理论融会贯通,做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

并且,在教学模式上,协和在国内首创了OSF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什么是OSF呢?简单解释,它是一种兼顾理论与临床、强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让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更轻松地接轨。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临床的老师教授病例讨论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吸收知识。以上就是除过大众熟知的协和培养模式之外,该校在“才”的教育上的部分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心”的教育上,协和一直履行上图牌匾中的文字“尊科学济人道”。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辰校长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提到“协和其为协和的核心要素是协和的文化”。文化以价值观为导向,是每个人行为的无形遵循。

因此,该校有着完整的教学框架,包括专业教学之外的人文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等等。还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感恩梧桐树探访老教授等医疗志愿社会活动,让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提前接触医生工作,走近医院、走近社区、走近病人。用协和的话来说,就是“参与志愿公益,献出一颗热心,方知肩上任之重、身上白衣之圣洁。”协和能够让学生侵染于“心近佛”的氛围,将这种价值观和文化注入协和学子的心中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决心竭心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安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开展和人类身心安康奋斗终生。”是每位医学生在校会或者毕业典礼上所念的誓词。北京协和医学院正是能帮助学生踏上医者正道,成为誓词中“好医生”的医学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