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检察院探索刑事轻罪治理新路径——

48小时,“简案快办”跑出“加速度”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9日讯 6月6日,闽侯县“简案快办”中心内,多名涉嫌危险驾驶、盗窃、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犯罪嫌疑人在检察官面前签下认罪认罚具结书。案件之后将快速审理,从立案到判决生效不到“48小时”。

闽侯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陈胜男介绍,该院近年来围绕最高检《关于健全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从诉前协商、诉中保障、诉后治理三个节点全流程持续发力,以危险驾驶、盗窃、帮信等常见多发的简案为切入点,探索刑事简易案件“48小时快速办理”的“繁简分流、简案快办”工作机制,开辟轻罪治理新路径,用心用情办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每一起“简案小案”。

诉前协商:审查起诉平均用时缩减至原有六分之一

日前,郑某因交通肇事给他人造成巨大伤害,负事故全责。在闽侯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艾佳云的释法说理下,郑某认识到错误,积极与被害人家属协商,希望取得谅解,但双方就赔偿金数额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艾佳云介绍,整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链完整,郑某对所犯错误懊悔不已,但因郑某经济情况所限,且被害人家属情绪激动,案件进程受阻。

心理咨询师疏导、调解员耐心说服,法援律师客观评析……艾佳云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案件诉前引导,当事双方最终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被害人家属签下《谅解书》,郑某则签下《认罪认罚具结书》。在“简案快办”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内,侦查、审查、审判走完全部流程,案件随后快速判决。

“简案快办”中心由县检察院、公安局、法院为主体,3家会签《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试行)》,严格执行。

根据程序,由公安机关先安排专人对案件繁简进行初步分流,备注标签。检察机关作为办案点“中枢”,架设专网一头连通公安,一头连通法院,利用平台审核后分流受理,对简单案件集中讯问、具结、起诉。最后,案件集中流转至“速裁云法庭”进行判决。

今年1月至5月,闽侯县政法机关共办理刑事速裁案件28件,审查起诉平均用时由一周缩减至一天,缩减至原有的六分之一。

诉中监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简程序不减权利,提速度不降质量。艾佳云说,在他和同事们的司法实践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犯罪嫌疑人因为对相关法律不了解,担心办案人员“速裁”只求速度,不问质量,会有失公平。对此,闽侯县检察院在“简案快办”中心实行“量刑开示制度”,确保嫌疑人心服口服,既保障人权,又彰显公平。

不久前,十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案,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原来,小陈毕业后从事网络写手、电商等自由职业,收入差强人意,急于想“一夜暴富”。这时,不法分子联系上他,对方声称,只要提供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就能“躺着赚钱”。

小陈又拉着同学入伙,通过帮犯罪分子“洗钱”获利颇丰,但数日后,十几个大学生全部落网。

小陈等人在完整的证据链面前沉默了,但对于认罪心存疑虑。如不签下《认罪认罚具结书》,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从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快速办理机制,这将拉长整个诉讼过程。

艾佳云解释,焦点在量刑,“他们担心会不公平”。于是,检察官带着小陈等人观看了中心内“量刑开示表”,上面明确个罪量刑起点、量刑情节调整幅度、基准刑、最后量刑确定方法,让每一个犯罪嫌疑人对自己可能判处的刑期心中有数。同时,第三方值班律师在场提供相应法律咨询,做到透明公平公正。

小陈等人心服口服,签下《认罪认罚具结书》,案件得以快速审理。

实行量刑开示制度、制定类案证据指引、集中权利告知、律师入驻见证……闽侯县检察院的多项举措使得认罪有理有据,消除犯罪嫌疑人对“同案不同判”的疑虑,确保案件办理公平公正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