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治沙大王”濒临退市

随着监管力度日益加强,昔日横行A股市场的“魑魅魍魉”们,如今纷纷现出原形。

6月12日,以“光伏治沙”闻名的ST亿利公告称,公司股票当日收盘价为 0.53 元/股,已连续 13 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即使后续 7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不能回归1元/股以上。按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已锁定交易类强制退市。到6月18日,ST亿利的股价已降至0.44元。

这家由前内蒙古首富王文彪实控的清洁能源公司,从初上市的光环无数、到股价低迷的黯淡退场,也不过24载。“ST亿利早年以治沙起家,后来转做煤化工、光伏新能源、光氢一体化,这些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我也是看中这点才买的。”投资人姜凯(化名)告诉「市界」。

除了被业务前景所吸引,姜凯在2022年买入时还发现,ST亿利多年来都是盈利状态。“另外,国企三峡(安徽)能源也有入股,是第二大股东。”所以姜凯没怎么犹豫,就以7块多的价格建仓了。

“可谁知,今年4月突然就‘更正亏损’了,然后股价一路狂跌到被ST。”姜凯无奈道。

他口中的“更正亏损”,是指ST亿利此前发出的2则业绩预告。

今年1月底,当时还没“戴帽子”的亿利洁能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受化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子公司发生安全事故停产等因素影响,预计归母净利润为3645万~5286万元,同比下降95.01%~92.77%;扣非净利润亏损9601万~1.12亿元,同比下降114.76%~112.60%。

虽说利润下滑较多,但股民在此时还是表示理解:“出了安全事故停产,再加上经济环境周期性下行,能有利润已经不错了,利空出尽是利好。”在投资人张迪(化名)看来,ST亿利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

可谁知在4月23日,亿利洁能突然“翻脸”,发布了一则“更正公告”:经财务部门再次测算,预计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超过原预估金额,合计补充计提4.47亿元;另外联营企业净利润也有所减少,影响净利润约 8200 万元。

所以算上这3项后,亿利洁能在2023 年归母净利润将亏损4.87亿元~5.96亿元,同比大降166.69%~ 181.51%;扣非净利润将亏损6.2亿元~7.28亿元,同比减少 181.40%~195.62%。

这份“变脸”的预告直接拖累股价在次日大跌9.52%,并先后招致上交所2次问询。屋漏偏逢连夜雨,审计机构也对其2023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这又导致该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施风险警示,由"亿利洁能"变更为"ST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初至今ST亿利股价走势。图源/Wind)

此后更是接连爆出,有39亿巨额资金无法收回、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管理层被通报批评并计入诚信档案等一系列负面事件。

种种突如其来的冲击打的投资人措手不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ST亿利的股东户数有11万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亿利洁能这只绩优股,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就濒临退市了。

不明白的投资人又何止ST亿利一家,包括爱康科技、保力新、左江科技在内,都曾是市值百亿、千亿的“明星股”,而随着千亿市值灰飞烟灭,和这些股票一同陷入泥潭的,是100多万股民。

02、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其实,让这些个股跌入深渊的原因很简单,可以概括为触及监管红线——包括财务问题、重大违法行为、交易异常等。

比如前面提到的ST亿利,他那无法收回的39亿巨款,不是借给了别人,而是经由关联公司,借给了自己的控股股东——亿利集团,且并未及时向外界披露。

ST亿利在近日公告中多次提到,公司存放在“亿利财务”的39.06亿元存款存在重大回收风险,原因是这笔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向控股股东“亿利集团”及其关联方发放贷款,而相关贷款已被划分为次级贷款,即不良贷款的一种。

这里需要补充下三者之间的关系。2023年还以10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单的王文彪,他名下有主做能源化工和沙漠生态的亿利集团,此外还有上市公司ST亿利。而“亿利财务”的实际控制人则是王文治,公开资料显示,王文治是王文彪的亲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巨额资金不存银行,而是选择关联公司的行为,很难不让投资人联想到“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这也引发了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质疑:ST亿利存放在亿利财务的大额存款,是否存在向大股东输送利益、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市界」注意到,截至2023年期末,ST亿利的这笔存款 ,约占其货币资金的 99.92%。更重要的是,最早在2022年8月,亿利财务就已出现信用风险,并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也就是说,亿利财务的偿债能力早就存疑。但从财报来看,ST亿利在2022年度报告中并未计提减值。所以,多位投资人对「市界」表示:“此前的会计处理很可能也并不合规。”

最终,ST亿利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另一家公司,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软硬件设计、生产的*ST左江,则是因为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而“自食恶果”。

因主营业务涉及DPU芯片,*ST左江在2023年前后曾风头无两,受到资金的热烈追捧。2023年4月底,当时还没“戴帽”的左江科技披露2022年报,这份业绩显示其2022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所以自2023年5月4日起该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左江”。

这一天,他的收盘价还高达207元/股,也因此得名“史上最贵ST股”。

不过,一顶*ST“帽子”并没影响他股价继续飙升。至当年7月14日,*ST左江的股价又爬到历史最高点299.8元/股,市值超200亿。

市场之所以无视风险提示,是当时有一种观点:*ST左江自研的DPU芯片,即数据处理单元,是能“对标英伟达”的存在。在芯片业内,DPU被认为是继CPU中央处理单元、GPU图形处理单元之后的“第三颗主力芯片”。当前DPU主力厂商,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国际巨头,而*ST左江这种有意无意地对标英伟达,无疑是切中了国内芯片业普遍存在的焦虑心理。

所以在2022年4月到2023年7月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ST左江的股价能累计涨超8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T左江股价走势图。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

不过,他始终拿不出靠谱的DPU芯片产品,其宣称耗资数十亿投资的项目,也迟迟没有开工迹象。最终,在深交所的一通盘问下,ST左江瞒不住了,不得不披露其号称“国内领先”的DPU芯片,远不及市场期望,其芯片销售收入实际上少得可怜。这也直接带崩了股价,在其回复交易所的问询后短短9个交易日,股价累计跌去85%。

其他故事情节与ST亿利很像,比如业绩在2022年突然转亏、2023年披露的财务信息又严重不实、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股价异动、管理层被处罚……

在ST左江因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而被立案后,投资人的索赔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实际上,据Wind数据,年初至6月14日,沪深2市共有110家公司被实施ST或* ST,原因包括财务数据不达标、大额资金被大股东占用、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等。从数量上看,今年被实施ST或* ST的公司,与前三年比变化并不大。

但有个新变化是,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但未达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将被实施ST,目前已有7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部分ST公司。数据来源/Wind/市界制图)

而上市公司退市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对退市前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仍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

03、索赔,最考验人的是时间

“怎么办?贷款百来万后,满融满仓53块/股进的……怎么办?天天失眠,这是我全部身家了,能索赔吗?能赔偿多少?”

“不要灰心,只要做实财务造假就可以索赔。ST泽达退市后,7千多股民索赔成功,最高个人赔了500多万。”“怕什么,只要做实财务造假,亏多少都可以找上市公司索赔,保荐机构、审计机构、董监高都要连带赔偿,ST智慧就是前例。”

「市界」注意到,在ST左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不少投资人陷入了时而焦虑、时而信心满满的状态中。而那些退市后索赔成功的案例,常常被投资人用作相互鼓励。

“从法律层面看,如果*ST左江重大财务造假被查实,可能要承担三大法律责任,即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臧小丽律师告诉「市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于虚假陈述,投资者可以依据《证券法》进行索赔。

在臧小丽看来,*ST左江的违规性质已得到确认,是“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这比ST亿利的“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情节要更重一些。“涉嫌信披违规”的范围很广,违规的情节可能严重也可能较轻,而监管明确*ST左江“涉嫌重大财务造假”,说明违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涉嫌重大财务造假’与‘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相比,前者对市场影响更大、股价落差更大、违规情节会更严重,因此行为人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也会相应会严重一些。”臧律师解释道:比如,在民事赔偿方面,投资者损失与财务造假的因果关系更明显,投资者索赔诉求获法院支持的概率会更大;在行政处罚方面,罚款的数额可能也会比较高,造假主要责任人还可能会被长期列入证券市场禁入名单等。

而在投资人看来,这种情节轻重的区别,直接关系着他们可以索赔的持股时间段和索赔金额。“信披违法违规其实不利于散户起诉,如果查到其他重大违法违规情况,散户的索赔渠道会更多,比如可以申请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帮忙集体诉讼。”投资人李玲(化名)表示。

她口中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简称“投服中心”,直接归属于证监会管理,职能中包括为投资者提供公益性的诉讼支持。

臧小丽指出,监管在对违规上市公司调查过程中,通常并不通报阶段性调查结果,投资者往往只能看到最后的调查结论。“但对*ST左江的处理方式不同,说明该公司可能会被当成典型案例来处理。”

此外,*ST左江是在今年1月底被立案的,距今已有一段时间,相关处置进展也有更多信息为外界所知。相比之下,刚刚被立案ST亿利,其投资人就更茫然和焦虑一些。

「市界」注意到,目前ST亿利的股民们,正在组织50名以上权利人(即适格投资人),作为代表向ST亿利进行集体诉讼。

“投服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主要依据市场上,对违规违法的股票提起普通代表人的诉讼情况、来判断选择对哪一只股票提起特别代表人诉讼。言下之意就是,ST亿利还不一定被选中。”投资人姜凯说到。

不过,正如臧小丽律师指出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很多问题最后都归结到这里,执法尺度并不明确。“另外,监管方面虽已经对ST亿利立案,但还没有最终的处罚决定,简单说,就是投资人还找不到起诉理由。”姜凯表示。

目前,业绩预告的违规区间已经确定,这部分已可启动索赔程序。但更大的难点在,ST亿利被调查的原因是不是涉嫌资金占用?如果是,那是否构成资金占用?构成资金占用的起始点具体是什么时间?这些都这需要有证监会的调查结论支持。

“构成资金占用的起始点,也就是索赔区间起始点,没有调查结论前,暂无法确定。”姜凯的律师预计,如果最终认定构成资金占用,这个起始点会比较靠前的,多数投资人可以进行索赔。

“现在的情况是,法院也很头大,我们投资人虽然起诉对象一致,但是索赔金额不一致,这在法院来看就是多个并行的案子,他受理一个就得受理其他的。所以包括证监会、法院在内,都希望能加快进程,推动事情尽快解决。”姜凯表示。

从昔日的辉煌到如今的困境,ST亿利和*ST左江的故事,提醒着每一位市场参与者:透明、合规,才是企业长青的基石。

作者 | 路春锋

编辑 | 韩忠强

运营 | 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