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为指导,积极构建“微网实格”与“人防技防物防”相融合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不断强化森林草原保护,坚决守护绿水青山“生命线”。

以格强责,构建“协调一致、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一是疏通网格化管理“第一经络”。完善“1+5+17+N”(县林草局+3个保护处、生旅中心和县国有林保护局+4个林工站和13个基层保护站+乡镇、村社护林人员)的体系,成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领导小组,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纳入“微网实格”运行工作职能职责中,强化统筹协调,定期召开“一办六组”工作会,确保防灭火工作高效推进。二是履行防火责任网“第一责任”。实施“三级包保”模式,细化分解火源管控、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治等任务,尤其是特殊时段实行蹲点包片值守,对重点目标、重点区域、重点设施、重点路口、重点人群落实专人死看硬守,确保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坚持督导检查“第一要务”。成立县级专项督查组,对责任落实、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整治、火源管控、物资储备、值班备勤等关键领域实施8轮高强度督查,发出整改通知书、提醒函及督查单共计30余份,均要求限期整改,及时查短板、补漏洞,纵深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森林草原防火“开学第一课”。九寨沟林草局供图

以格定人,构建“上下协同、反应灵敏”的预警体系。一是严控火源,编织火源管控“安全网”。依托网格化管理,发挥各级林长与护林员优势,严格执行APP巡护制度,全时段值守防火检查站9处,收缴火种700余个、劝返900余人,清理可燃物800余亩,排查整治隐患118处,销号整改省州督导反馈问题40余项,审批林区野外用火172起,做到“火不入林草、用火不离人”。二是智能巡护,强化林火监测“无死角”。积极利用并强化现有24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40套林区车辆及行人监控设备和3个瞭望塔,全面扩展监测网络覆盖范围,确保山有人巡、林有人护。三是多维协同,奏响预警机制“新旋律”。通过多措并举、多点突破,与森防指办公室、气象部门针对潜在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120余期至各网格区域。采用“1+1+12”(县林草局+景区管理局+乡镇)组合拳的形式,利用消防水车在重点区域开展增湿作业,降低森林草原火灾的发生概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放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材料。九寨沟县林草局供图

以格助宣,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宣教体系。一是践行“林长制”理念,引领“主题教育”宣传培训“新潮流”。精心策划并组织了2期林长制主题教育培训,涵盖474名县、乡、村三级林长、副林长。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划分详细培训网格,对251名护林员进行了共计14轮次的面对面深入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防火知识,全面提升各级林长和护林员的防火业务能力和应对能力。二是传承“土方法”精髓,打造“集中教育”宣传活动“金招牌”。在农村红白喜事、休闲及民俗活动中,运用“三句半”、南坪琵琶演奏、围炉夜话、有奖问答等传统形式,结合海报、横幅、宣传品发放等手段,精准传递正能量。目前,100余场活动已覆盖5万余名群众,实现了“教育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三是依托“新媒体”矩阵,实现防火知识精准宣传“全覆盖”。依托抖音、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媒介平台,制发4条动漫宣传小视频、1部方言版防火宣传短剧,推送13起反面典型警示案例等,形成较强的宣传声势;发送12万余条防火知识提示信息,将防火知识传达到特定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灭火装备实操培训。九寨沟县林草局供图

以格赋能,构建“训练有素、应对有力”的应急体系。一是应急演练能力,实战准备“筑防线”。模拟火情报告、研判火情、奔赴火场、火情扑救、后期处置全过程,组织100余人开展林草系统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演练,全面提升火情早期处理能力与水平,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二是物资兜底筑基石,强化响应“保效能”。积极指导各相关部门加强应急设备维护管理,发放油锯等各类防灭火物资800余件套至基层,清理各类应急物资5000余件,提高基层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水平。三是资金投入铸后盾,强效保障“护安全”。防火期以来,划拨森林防灭火工作专项经费130万元,累计投入500余万元用于购置防灭火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九寨沟县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余萌萌、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