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5月8号,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光电”)在洛阳投资建设的高端互连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建成投产,这样的项目在洛阳甚至在整个河南都首屈一指。该项目是河南省光电产业链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7.2亿元,规划建设全球运营总部、创新孵化中心、高端连接器智能生产厂房等生产及配套设施约24万平方米。

高端互连科技产业园项目的建成当然让人欣喜,将为洛阳加快打造千亿级光电元器件产业集群提供新支撑。但是,独木不成林,作为传统工业城市的洛阳到底应该如何招商引资、培育新兴产业呢?成都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洛阳工业基础雄厚、科研禀赋突出,但是营商环境还需要学习先进地区

显然,企业、科技机构迁离洛阳的背后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就是要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研究,分门别类制定政策,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

洛阳本身基础得天独厚,在一五期间获得了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7大项目,到现在都是支撑洛阳工业的根基。不过7大项目都属于国企,不可避免受到传统国有企业僵化体制机制的影响。所以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些企业发展都一言难尽,要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

洛阳不仅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经过几十年建设,在科技能力、创新资源方面也让人羡慕。迄今为止,洛阳有600多个各类科研院所和科研机构,12家属于原部属科研院所,18家属于省级科研院所。洛阳还有两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国家级行业监测监督中心、20多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洛阳在科研方面储备雄厚,但拿着一把好牌却越打越烂,表现为洛阳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方面被发达地区越拉越远,而传统产业也面临发展瓶颈。

自从当年中航锂电搬离洛阳后,洛阳一直在反思。当然,不仅要反思,更要有行动,要拿出真金白银,更要拿出认真负责的态度,细致地做好招商、营商工作。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不失为一条捷径。

近期,成都召开了2024投资成都招商大会,成都市紧扣投资者最关心的产业基金、空间载体、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敏感要素需求,发布2024投资成都系列政策,主要包括:统筹打造总规模30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体系,支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超1000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为企业投资生产发展解除后顾之忧;集聚100个重点中试平台,让众多无力购买科研仪器和设备的科研团队可以低成本共享这些中试平台;最高提供1000万元的单个创新团队资金支持等十大方面政策。干货满满、真金白银。

此前的5月15日,成都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该政策从十七个方面拿出55条措施直击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可谓是民营企业专属“大礼包”。

其中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

这些才是企业留在地方发展真正面临的痛点问题,成都围绕这些痛点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值得包括洛阳在内的各地方政府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