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硬汉小生”这个词,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便是姜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子弹飞》里性格豪爽、有勇有谋的“张牧之”,《红高粱》粗野刚烈、桀骜不驯的“余占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演员,姜文有特色、有魅力。

可做起导演来,姜文的作品却让不少观众直呼“看不懂”,如《一步之遥》、《邪不压正》,都是叫好不叫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有人嘲讽,姜文最优秀的作品是,教会昆汀说“牛~b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如今,大几十亿的电影作品是一部接一部,却始终不见鬼才导演姜文的身影,姜文到底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一部电影封五年,孩子起名日化?

2000年,姜文导演了一部抗战片——《鬼子来了》。

这部电影,让想在导演界大展拳脚的姜文扬名国际,也让他因此停摆了五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片未在国内通过审核,就送往戛纳国际电影节参加评选,属于违规参赛。

最终,《鬼子来了》在国内封禁,姜文五年不能当导演,只能回去演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一点外,《鬼子来了》还收到了如潮水般的质疑和唾骂。

该片取材自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但事实上是颠覆性的改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著中,将重点放在了正向积极的一面,军民勇于反抗侵略。

而在姜文电影中,却用黑白色调、悲凉的音乐、戏剧化的处理方式,讽刺了剧中农民愚昧、胆小的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戛纳风波一出,无数的口水砸向了姜文,就连原作者都掀桌子,认为这部电影改编幅度太大。

当然,影视作品的呈现,是千人千面,因为一部片子把姜文一棍子打死,自然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很快,因为给儿女起名的事情,姜文再度掀起波澜。

姜文的第一任妻子,是美丽优雅的法国学者桑德琳,两人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姜文为其取名为“姜一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女儿的名字,还没有让姜文彻底陷入舆论风波。

可等到姜文与江南美女周韵结婚后,两人生下了两个儿子,姜文却毅然决然地冒着被骂的风险,给儿子取名“姜太郎”、“姜次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两个儿子的名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感觉像个日本人的名字。

再加上此前的那部《鬼子来了》,姜文很快被冠上“亲日”的名号,一时之间,姜文声誉受损严重。

姜文却不以为意,回应大家应该多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郎是对于男子的美称,古代妻子称呼丈夫,父母称呼儿子,都会用到郎。

比如,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对二儿子曹丕叫做“太郎”,三儿子曹植叫做“次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这个名字合情合理,没有什么好指责的。

姜文对于儿子名字的回应,一如当年对待《鬼子来了》那般洒脱、执拗,你看不懂、听不懂,我不在乎,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正是这份执拗,让姜文导演的作品收益惨淡,市场不看好,观众不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姜郎才尽”,《让子弹飞》后全是“烂片”?

姜文做演员很优秀,但他对于做导演,总有着一股特别的偏执。

他身上所带着的那股北京爷们儿的劲儿,好像在无声地告诉大家,我一定要拍出一部特牛的电影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证明,姜文做到了。

1994年,是世界电影井喷的一年,太多优秀作品如繁花般绚烂地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大片中,《肖申克的救赎》谱写了一部自我救赎的命运交响曲,《阿甘正传》润物细无声地,向大家传达了乐观、坚韧的价值观。

国内电影里,封神之作《霸王别姬》借 时代背景描述众生百相,《活着》从彻头彻尾的悲剧中探讨生命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姜文执导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却杀出重围,登顶国际十大优秀影片榜首。

那一年,姜文30岁,在导演这个赛道里,绝对是突然冒出来的“鬼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镜头,色彩的运用,人物性格的展现,都拍到了极致。

甚至为了真实还原开场的那首歌“革命风雷激荡”,姜文请来了180多人的交响乐团和合唱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女作的成功,让姜文欣喜若狂。

于是,他又拍摄了《鬼子来了》,也成功了,该片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日本每日电影奖的“最佳外语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出茅庐,便有两部如此突出的作品,姜文就此在导演界站稳了脚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国师张艺谋都表示,相信姜文会是未来中国最好的导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再有才华的导演,也必须向现实低头。

姜文后来拍摄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淡,可以说是赔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00万的支出,1800万的回报,观众不买账,纷纷表示看不懂。

无奈之下,姜文又去拍了一部十足的商业片——《让子弹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子弹飞》不会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而且姜文把很多想说的话,都在电影中直白、甚至粗鄙地讲出来了。

比如:

“我以为,酒一口口喝,路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d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让子弹飞一会儿。”

“如果你活着,早晚都会死,如果你死了,你就永远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最经典的那一句,“我就想站着,还把钱给赚了”,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不就是姜文的心声吗?

最终,靠着《让子弹飞》6.7亿元的票房,姜文赚得盆满钵满,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这时,他却说,《让子弹飞》在市场方面是个好东西,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这一辈子,不能只干容易的事情

所以后来,他就去拍费力不赚钱、也不讨好的作品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之后的作品,几乎一水的差评,《一步之遥》晦涩难懂,《邪不压正》太多姜文个人风格。

甚至有观众看完表示;

“拍的什么玩意儿。”

“用一流的电影手法,选三流的电影题材,拍一个让人看不懂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多人则觉得,姜文没有才华了,《让子弹飞》是他的最高峰了。

那么,姜文真的“江郎才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站着把钱赚了,姜文一直倔强

这个时代,电影卖不卖座,赚不赚钱,已经不是完全由作品本身决定了。

请来流量明星,抓住话题炒作热度,都能收割一大波票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玲的一部《热辣滚烫》31亿票房,张艺谋的《满江红》45亿票房,都是小成本博大收益。

而姜文,好像是这个浮躁电影时代里,一个特立独行的“怪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别的导演两年,甚至一年一部作品,赚完一部又一部,一切向“钱”看的时候。

他却坚持用尽心思、不计成本地拍电影,26年来只拍了6部作品,一消失就是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按照姜文的性格,你似乎又会觉得很正常。

因为他有自己的倔强,他认为中国电影人不能只想着钱,娱乐不是站街,电影不该那么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底,姜文新片《施剑翘传》官宣,宣传海报中,一面画着粉笔画的红墙作为背景,御用女主角周韵忧郁地站在那。

看来,这部电影依然充满了姜文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有人说,姜文太狂傲,太自我,完全不顾观众的喜好,他拍的东西,除《阳光灿烂的日子》外,没什么优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说,我欠姜文好多张电影票,姜文虽然算不上特别伟大的导演,但并未一味向资本妥协,始终有自己的风格,用自己方式讲故事。

是呀,电影圈中导演很多,像姜文这样倔强的,确实很少,但却也显得弥足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息来源
【1】《圆桌派》,2018-07-09,2018-07-12.
【2】《十三邀》第二季第13期.
【3】《东方眼》2015-01-02,“对话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