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战争以后的国民党政府早已摇摇欲坠,身在其中的蒋介石犹如一头困兽在之中徘徊。

困境之中的蒋介石一方面需要沿着长江不断布防军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尽快出一套后退方案,但深陷战争泥潭的他对于后退之路的谋划,早已是有心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人出现在了他的身旁,为蒋介石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一路南退,退守孤岛台湾”。

这个神秘人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给蒋介石提出退到台湾的主意?为什么选择台湾?之前又是谁在管理台湾呢?

他出生于浙江宁波,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他的出现改变了国民党的命运,他就是张其昀。

1923年,张其昀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便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在这期间他先后与戴运轨、林语堂合作主编出版了高中物理教科书,高中英语教科书和高中地理教科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人携手编写的教材,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中学教育,张其昀优秀的能力和丰富的学识也让蒋介石格外信任他。

1949年,在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生员早已被削弱得所剩无几,蒋介石的统治早已面临垮台。

国民党渺茫的未来,让蒋介石几乎整夜无眠,但天一亮又会有络绎不绝的要员想要登门游说他。

但他们的建议都被蒋介石摇头否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苦闷的心情让蒋介石无法喘息。有一天,他还是如往日一样在“总统府”熬到了天亮,因为他始终想不出什么良策。

天蒙蒙亮时,想要透气的他走出了办公室,却发现被他邀请的张其昀早已站在了“总统府”的院子中央。

看见张其昀的蒋介石,终于将压在心中的大石放到了地下,他热情地邀请张其昀进入“总统府”,并将自己忧心的所有情况告诉了张其昀。

张其昀也早已猜到蒋介石的忧虑,平静地点了点头,坚定地向蒋介石说出了一句话:“我想,最好的良策便是退守到台湾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话的蒋介石,虽然表面还是一如既往地冷静,但心中却早已泛起了大浪,他立马将张其昀邀请进了密室进行了长达7小时的详谈。

“其昀,你为什么会说要退守到台湾?”

张其昀立马向蒋介石指出了现在状况的本质:“一是以长江作为分界线来分割天下,不过是国民党一厢情愿的主意,共产党是绝对不会同意这样做的。”

“二是如果继续退守西南,那里的生活条件肯定没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好,我们已经没有这个人力和物力去开发西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一个易守难攻的地点,我们只能从海南岛和台湾岛这两个岛中进行选择。”

“岭南自古是罪犯发配之地,开发程度低,它与大陆之间相隔的海洋距离虽然狭窄,但想要将国民党剩余的人员带到岛上去,也比较麻烦。”

“台湾是一块风水宝地,与大陆仅隔着一条海峡,凭借海峡天险,退可以守,进可以攻。”

在张其昀看来,之所以选择台湾很大一部原因就在于它是一座环海的海岛,对于当时海军和空军都比较弱的解放军来说,是比较难攻的。

台湾自古就是一座宝岛,一批又一批大陆民众赶到岛上进行开荒,为当地的居民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建设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岛上的气候也非常的宜人,当地的气候还有利于种植多种农作物,这样可以满足军队和当地民众的生活基本需要。

台湾在被日本殖民的那一段时间,也留下了较为良好的工业基地和较为发达的交通,如果将这些设施全部利用到位,那么当地的经济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又由于当时的海上交通并不是那么的发达,岛上的居民很难能够与大陆取得联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台湾岛东部邻近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只要一有变动,便可以寻求美国的支持和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张其昀方案的蒋介石早已入了神,张其昀便继续说着他的‘东南撤方案’,虽然张其昀并不是一个武将,但是他作为“军师”却一直深得蒋介石的信任。

在听张其昀的‘东南撤方案’之前,蒋介石对于撤离问题始终举棋不定。

他是不愿意离开大陆的,他也不甘心离开大陆,因为他认为只要他离开了大陆,那就说明自己已经彻底吃了败仗。

因为不甘心将这片大好河山拱手相让,所以蒋介石始终都没有真正想过退到海岛上去。

尽管他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看上了台湾这块好土,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一块供他逃生的土地。

他无论如何也不甘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10月21日,这是台湾回归以后蒋介石第一次前往台湾。

他在上午匆匆接见过周恩来、胡政之、张君劢等人之后,下午便与宋美龄飞往了台北。

那次台湾之行,让蒋介石对这群热情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台湾的日本风习非常深,日本人的心计让他深感痛恨。

自此之后,将台湾作为重要建设的省份的想法也在他的心中生了根。

1948年开始,蒋介石就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台湾,接见了许多在台湾担任要职的官员,商讨着经济与财政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其昀给他出谋退到台湾之前,他的儿子蒋经国也曾给他递过一封家书。

在1948年6月26日发出的那封信中,蒋经国写着:但以目前局势之演变而论,军事与经济并非无崩溃之可能,实不可不做必要之防备也…

蒋经国沉痛的告白,触动了蒋介石的内心,也使得蒋介石开始施行了秘密南迁计划。

但南迁之时,蒋介石始终在寻找机会重振,但却一路败北,战场的接连失利开始让他不得不面对失去大陆的现实。

许多在职大官凭着经验,多次向蒋介石主张撤向大西北或者西南。

他们向蒋介石阐述道:“我们可以利用西部西高东低的地理优势,进行防守工作,等我们整顿好军力时便可以进行反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张其昀始终反对西撤到川康等地,他便开始详细地向蒋介石说明东撤台湾的优势,并夸赞台湾有着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听完张其昀的说明以后,蒋介石也不得不接受国民党政府大势早已去的事实,他已经彻底输了。

所以他接受了张其昀的建议,决定从各个方面布置安排,希望台湾能够成为他东山再起之地。

1949年7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设置“总裁办公室”,尽管他始终将台湾作为第一防务据点,但是他心中始终想要保留一块大陆的土地。

1950年4月13日,西昌地区的军队全被歼灭,至此蒋介石的西南梦破碎,在大陆上他再也没有可以守住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开始,蒋介石再也没有离开台湾的土地,心中始终想着,希望能够再搏一搏挽回局势,到达台湾以后的他也从之前安排的人员手里接过了台湾的管理权。

开启了长达三十余年的统治。

在抗战胜利之前,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

1895年日军侵占我国澎湖岛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自古属于中国的领地割让给了残暴的敌人。

为了抵抗列强的入侵,生活在台湾的民众逐渐觉醒了过来,有志之士涌出,他们不断向政府抗议,希望能够创建一个新政府来对抗日本。

唐景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众人推举成为了“临时大总统”,他亲自率领部队守卫在台北以响应民众对他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他并没有戴着这顶高帽什么事情都不做,相反地,他非常的敬业。

他将收集的资金都用来了购买军火,因为武力强劲了以后,台湾便不用再担心外部的攻击,除此之外,他还招兵买马组建起了好几个义勇军。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祖国的宝岛台湾在历经磨难以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省份。

国民党政府随后便向台湾派往了一名行政长官——陈仪,开始了台湾回归的重建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仪,字公洽,浙江绍兴人。两次奔赴日本留学,年轻时先后参加了许多革命运动,在台湾进行重建工作的那一段时间或许是他传奇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

对于台湾的回归,台湾的本地人民可以说是期盼已久,他们无时无刻都在期待,希望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逃脱日本人的压榨与剥削。

陈仪赴日归国以后,便在学校结交到了同乡的学长蒋介石,两人相识后便一拍即合。

从1927年7月开始,陈仪便以蒋介石军事顾问的身份,常常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之所以选择陈仪主持收复台湾的筹备工作,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陈仪在与台湾渊源颇深的福建做过将近八年的省主席,并且多次赴台开展考察工作;二是因为陈仪曾两次进入日本军校进行深造。

正是因为如此,陈仪成为了国民党政府中少有的“台湾通”,多年的行政经验也让他成为了管理台湾独一无二的人。

上任后的陈仪,调动了各方的人才只为建设台湾,他主要做了搜集、编译资料;训练各类干部、专业人才;拟定接管台湾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项工作的推行,使得陈仪在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出任台湾省行政长官的他向蒋介石提议道:暂时不要在台湾设立省政府,想要集中事权需要设立行政长官公署。

1945年10月24日,降落在台北的陈仪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他在机场通过广播大声地向民众们说:“陈仪到台湾来,并不是为了做官而来,而是为了建设台湾,为台湾服务。”

为人民谋福利,为祖国建设而来的陈仪,一开始就赢得了本地居民的信任。

第二天,在台北市公会堂举行的中国战区台湾省降典礼上,陈仪身着陆军上将的制服,作为台湾受降主官接受了日方的投降。

面对中国百年的屈辱史,中国终于出了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利接手台湾以后的陈仪,便开始按照其执政理念开始“重建”台湾,将全身心都投入进了公务建设,只要有事他几乎都是亲自处理。

直到后来离开台湾时,他也始终赞美着台湾的一切:“我将永远怀念台湾这一块美丽的土地,和你们这些善良的同胞,期望你们都能够得到更美的生活环境和更美好的生活。”

尽管陈仪的离职其实并不体面,蒋介石在撤销他的官位以后,便按照相关法律组建起了省政府,任选了一个新的管理人员。

第二位便是国民党的早期政治家——魏道明,他字伯聪,出生于江西德化。

他的父亲魏文希在民国初年是众议院议员,他的妻子郑毓秀也是民国时期在政坛红极一时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道明在先后担任驻法、驻美大使后,积累下了非常深厚的人脉关系,他便先后提拔起了多个台湾本地有名望的人士。

魏道明的措施也推动台湾经济的恢复发展,提高了民众的生活幸福度。

他虽然是临时上任,但在他优秀的能力的操持下,他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原本混乱的局面稳定了下来,在这期间他还开展了多项公共设施的建设工程,受到了众人的赞扬。

虽然魏道明有着极强的能力,但他始终不是蒋介石的心腹,这让蒋介石开始担心他会走上陈仪的老路一人集中大权,因此在1949年1月5日,蒋介石便将心腹大将陈诚派往了台湾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台湾以后陈诚便迅速地接管了台湾,等待着蒋介石的来临。孙立人作为陆军副总司令也被调往了台湾,开始在台湾建立新军,为军队建设出了很大一部分力。

1949年以后,接连失利的蒋介石最终率领部队按计划退到了台湾,并颁布戒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状况。

台湾省与大陆进入分离状态之中,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希望我们的宝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两岸人民能够更好地携手前进!

1.《张其昀:他将蒋介石引向台湾》

2.《一封家书让蒋介石下定决心到台湾》

3.《陈仪与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