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之美,在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心灵之美,来源于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

仲夏时节,干净整洁的广场,赏心悦目的环湖景观,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乐于助人的“红马甲”志愿者穿梭于住宅小区、楼间院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马甲在小区庭院发放宣传资料。

近年来,开阳县将创建工作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起来,与群众人民的生活需求相结合起来,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起来,做到城市治理更加精细精致,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文明底色越来越足,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补齐民生短板,改善宜居环境

坚持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统领,深入实施以绿色文明为核心的文明理念实践、文明示范创建、生态文明提升、文明风尚传播“四大”行动,明确各责任单位职责,落实指标任务,压紧压实各项创建责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扮靓城市环境。

“乱象”让众多老百姓头疼不已。为此,开阳县全面梳理排查中心城区无障碍设施、窨井盖,结合科学分析及辖区实际,按照“全面普查、重点治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原则,针对无障碍设施、窨井盖、小广告、公益广告等开展综合治理,全面推进落实,做到逐点治理、逐点解决、逐点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城区破损路面进行铣刨。

按照“圆洞方补、浅洞深补”的修复原则,在需要路段摆放路面警示标识,市政人员采用铣刨机把原有破损路面切割、铣刨、清理干净,重新喷洒乳化沥青和摊铺新沥青,并对新敷设沥青进行压实及打凿平整,确保修复后路面美观、耐用。截至目前,已修复开州大道、心学大道、文星路、城北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等路段零星破损路面200余处,修补沥青道路路面2000余平方米,同时,整治井盖破损、下沉20余个。

破解治理难题,扮靓城市环境

老旧小区脏乱差,菜市场拥挤嘈杂,机动车乱停放……针对市民最为关注、最为烦恼的这些城市顽疾,开阳县立下军令状,下足硬功夫,攻坚克难,用“啃硬骨头”的决心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用“绣花”的精细功夫进行整治后的常态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城市面貌大改善、管理水平再升级。

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推出市容市貌、社区环境、市场管理、交通秩序、行业服务、重点区域秩序整治、飞线整治、关爱未成年人、公益宣传、乡村环境等,做到不留盲区和死角。

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开阳县云开街道东兴社区居委会居民杨老三直竖大拇指:以前小区上漏下堵、私搭乱建,路面坑坑洼洼,一下大雨就糟心。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规劝占道经营上下功夫,今年道路、管线、外立面都改造好了,路宽了、绿化美了,住起来心里也更加舒适。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规范、劝离各类占道经营1600余起,流动摊贩800余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治占道经营。

一场场针对老旧小区的“外科手术”,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是立竿见影的大改变。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重心,全力以赴实施好综合整治改造,让居民生活更宜居更和谐。

选树先进典型,弘扬文明新风

让“好人”成“名人”,树立引领城市文明的风向标——开阳着力开展“好人成名人”工程,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开展好人交流、好人巡讲和好人传帮带活动,在百姓中竖起了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好人标杆,形成季评贵州好人,年度开展身边好人、开阳好人、最美基层奋斗者、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网络文明志愿者、星级文明户、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志愿者等典型培树,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坚持把破除陈规陋习、红白理事会推动“治风”工作与评选“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开阳好人”“最美基层奋斗者”“好婆媳”等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和激励广大群众向文明礼仪看齐、向和谐家庭迈进、向“先进典型”学习。目前,该县共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开阳好人”“最美基层奋斗者”评选等活动,评选出“开阳好人”13人。(图/文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