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陈赓步履匆匆地走进中南海,面见毛主席。

看着陈赓心急如焚的模样,毛主席询问:“陈赓,你今天有什么事情找我呀?”

此时的陈赓正为创办哈军工而殚精竭虑,他此行正是为哈军工而来,而这天毛主席反而对他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我想调你来军委工作,你的意见呢?”

要知道,哈军工的创办才到一半,还有很多工作未完,虽然一开始接下这个重任时,陈赓充满了迟疑,但如今若是陈赓被调走,办校之事该何以进行?

一向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如何会有这样的决定?而陈赓又该作何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哈军工,对于初生的新中国有着非凡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宣布新中国成立。多年革命终于胜利,在漫长的战斗征程中,毛主席深知一点:军事实力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就强调:

“我们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实现国防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办一所诸兵种、多学科、综合性的正规高等军事技术学校。”

同年年底,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会面洽谈,斯大林建议:“你们要办一所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我们帮你们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与斯大林

之后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劣势,让毛主席更加意识到:“新中国急需加强国防现代化,急需有大批军事技术干部,任务十分紧急。”

在这种形势下,刘伯承受开始筹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随着朝鲜战场上战局趋于稳定,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事情正式提上日程。

1952年3月26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副总参谋长粟裕向中央军事委员会呈送《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毛主席批示:“同意”。

那么,由谁来担起组建我国最高军事技术学府的重任?中共中央向尚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陈赓发去调令,陈赓立即启程回国,临回国前,他将工作交给邓华代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

6月20日,陈赓奔波多日,终于抵京,顾不得与妻儿团聚,陈赓直奔中央军委,请求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朝鲜战况。

6月23日,陈赓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早早等候在此,陈赓一走进会议室,大家都迎了上来。

毛主席走上前,紧紧握着陈赓的手,微笑着说道:“我们‘最可爱的人’回来了,辛苦了!”

“叫我从战场回来,有急事吗?”陈赓开门见山地直接问道。

毛主席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从容,笑着说:“不要急嘛,坐下来慢慢谈。”他邀请陈赓在沙发上就坐,周恩来朝陈赓坐下的方向扬扬手,随即开口说:“陈赓,你刚从前线回来,谈谈你的感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陈赓先讲了一下朝鲜战事,然后欠了欠身,开口分析:“我军目前缺乏现代化设备,部队缺乏精通科技的人才,造成在朝鲜战场的困境......他提出建议:“必须加紧培养技术人才,掌握现代化技术,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部队。”

毛主席凝视着陈赓,然后又转向周恩来,他说:“我去苏联访问,斯大林曾向我建议,有必要组建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我决定接受这一建议。”

“陈赓,我们召你回来,就是为这件事啊,党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军事工程学院,你看怎么样?”周恩来问。

“那太好了!”陈赓为这个好消息感兴奋不已。

毛主席用手指敲打着桌面,然后向陈赓甩出一个问题:“你看谁来办校合适?”不等陈赓做出回答,毛主席指了指陈赓:“你来办吧,这次调你陈赓回来,就是要你创建这所军事工程技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旧照

向来幽默乐观的陈赓一下子肉眼可见地慌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项重任会落到自己的肩上,他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迟疑:“我来办?......主席,我来办......这个学院,我不懂,这个我可是隔行,恐怕办不好。”

“你隔行,你说我们党内还有哪位懂行?你指出来。办学进程中有什么困难可随时找总理,找我,还有苏联顾问的帮助,凭你陈赓的才干和干劲,一定能干好。你放手去干好啦。”毛主席笑了。

一旁的周总理也鼓励他:“陈赓,我看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住过黄埔军校,当过红军学校的校长,你干不了,他人连你这点经验也没有。”

毛主席、周总理一番鼓励,在场的朱德、彭德怀也纷纷表示赞成这个提议,而对于朝鲜战场上的情况,陈赓心里十分清楚,办校之事,责任重大。

他面向在场的中央领导,以洪亮的声音回答:“请主席放心,请总理、总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在大家的支持下,陈赓最终领受了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如“空地起高楼”,陈赓重任在肩,他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旧照

陈赓说:

“解放军是一只猛虎,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就是为猛虎添翼,当然,创业是艰难的,但是革命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的,军事工程学院也能够从无到有,我要是办不好军事工程学院,誓不为人。”

陈赓先调查研究,在周总理的帮助下,聘请专家,成立筹备委员会,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陈赓开启创办哈军工之路。

显而易见,要办学校最重要的便是两个要素,一要有地,二要有人,陈赓在这两件事上倾注了很多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间为陈赓

一、定校址

1952年10月初,陈赓、特意调来的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参谋长李懋之、土木工程专家高步昆前往哈尔滨选择校址。

哈尔滨距离苏联比较近,前来协助办校的苏联专家对哈尔滨的人文环境、生活方式也更为亲切,根据苏联专家学校要宽大的建议,陈赓他们看中哈尔滨南岗区的文庙街和一曼街北部。

当然,这还只是建校的第一步,他们看到这个环境的第一眼,就被惊住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芜。

在尚未开发之前,这里分布着哈医大要移交的校舍,两座要拆迁的医院,要搬迁的上千座坟墓,还有一大片乱草丛生的荒地......看到这片校园用地时,李懋之、高步昆的心里都不由得冒起一口凉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与哈军工

陈赓先后找周总理、哈医大校长,确定选址问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选定的文庙街南北两侧的房子都全数腾出来,移交到军事工程学院,用来给工作人员居住。

至于这一片空地,也都全数划归给军事工程学院,作为永久建筑基地。

陈赓亲自去找薄一波,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等事情一一落实下来,不仅如此,陈赓又找了一趟周总理,解决苏联专家的住处问题;他还拜访省长、省委书记,希望他们能在哈军工创办过程中提供支持。

待一切准备工作到位,1953年4月25日,哈军工第一期建筑工程破土动工,陈赓在施工现场铲起第一锹土。

昼夜苦战的施工现场,不仅是工人们辛勤工作的身影,还有陈赓的挂怀,陈赓时常一个人到工地去,到处看看慰问,他不仅关心施工情况,也关心工人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与家人的合影

对于建筑的质量,陈赓的要求有多高?

哈军工要修建一个50多米高的水塔,在当时的哈尔滨算是最高的水塔,多年征战,陈赓深知制高点的重要性,为了检测水塔的质量,陈赓心里有了个主意:他要上去看看。

这一年陈赓50岁,也算年至半百了,他是南征北战的战将,实力不容小觑,却也年事已高,他要爬到50多米高的地方去,大家都担心,劝他不要去。

陈更拿定主意:“我又不是去跳楼,怕什么?”

身边人劝:“水塔太高,年轻人上到一半都觉得头晕,何况现在还没有修好,只能顺着脚手架往上爬,院长您的腿在战争中还受过伤呢。”

大家一再劝阻,陈赓还是坚持,一定要坚持自己下去,以前不怕敌人,不怕打仗,如今只是上水塔,他无所畏惧。

说完,陈赓就开始爬水塔,警卫员打算扶他,他直接摆手拒绝,他全心全意地往上爬,竹子搭的脚手架,走一步晃一下,塔下站满了担心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

政治部副主任张衍担心陈赓,就跟在陈赓后面爬,张衍比陈赓小14岁,他一边流汗,一边往上登,往身后看的时候,下面的人影已经很小很小了。

等到俩人都气喘吁吁,才登上塔顶,陈赓站在水塔顶部,一边检查着水塔的施工质量,一边俯瞰四周,看看哈尔滨的建筑,他兴奋地说道:“这水塔真高,咱们全校都看清楚了,我们的哈军工就要建好了。”

他就是如此,认真、细致地关注哈军工建设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盯建设,发现问题立刻开会解决,在会议上,陈赓认真地告诉大家:

“这是党中央、毛主席交给我们的紧迫任务,我们要像志愿军打仗那样克服一切困难,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在各方力量的基础上,陈赓亲自检查督促,哈军工建设进展迅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赓(左)

二、要专家

“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这是深藏于陈赓心里的一句话,要办好哈军工,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他也为搜罗人才付出不少努力。

哈军工创办之初,为了支持陈赓办学,老战友陈毅将在上海解放时组建的军事科学研究室的人才全数贡献出来,十余位教授便是陈赓创办哈军工最初的人才力量。

陈赓将这些教授组成小组,然后让这些专业人才再开会谈论,最终整理出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每每听到有专长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总是两眼风光,激动拍板:“赶紧调来。”

要知道,当时的新中国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十分缺乏,要直接调到哈军工来,并不容易,弹道专家张述祖拿着名单给陈赓,却也犯起了愁:“要把这些人调来难啊。”

“你说吧,调他们要经过什么人同意?”陈赓直截了当。

得知需要找周总理,他就直奔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家里,他知道周总理忙,就只能趁着他还没有开工,先和他商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哈军工的教员

陈赓去周总理家里时,周总理正在卫生间,他就在门口等着,等周总理一出来,陈赓直奔主题:“我要调几个教授,请你批一下。”

周总理一面调侃着“你这个陈赓啊”,一面帮他处理事情,陈赓想要的人才太多了,周总理希望减少一些,陈赓一句“你不批,我就不走。”

看着他着急专注的模样,周总理一下子笑了,随即接过陈赓手里的笔,批示:“同意。”

为了给哈军工网罗人才,陈赓是到处奔波,而且为了建好哈军工,陈赓包容了各方各面的人才,这其中包括曾任国民党少将后来起义的黄德馨、还有建国后因为贪污被关押的沈毅。

为了留住沈毅,陈赓先后找了薄一波、董必武等人,最后才终于让判了“死刑”的沈毅有在哈军工做事的机会,这让沈毅特别感激涕零。

从这桩桩件件的事情上,可以明显感觉到陈赓对人才、对哈军工的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

1953年7月,陈赓专程从哈尔滨赶到北京中南海,面见毛主席。

他步履匆匆,毛主席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模样,笑着问道:“陈赓,你今天有什么事情找我呀?”

哈军工的修建工作还未完成,陈赓此行正是为了哈军工而来,他刚开口想汇报情况,毛主席说:“不要急嘛,先喝杯茶,我请朱总司令一起来听你的汇报。”

他端起茶杯抿了几口,朱老总便应邀而来,陈赓这才将创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娓娓道来:

其一、哈军工曾申报1954年的建筑计划,包括办公大楼、礼堂等约20万平方米的建筑,大概需要4000万元建筑费,时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长黄克诚综合考虑国家情况,最后答复:“很难批准。”

其二、学院培养任务着急,教员缺少,仅仅靠几个专家顾问指导是不够的,创办哈军工需要更多的军事工程技术干部。

陈赓汇报完情况,长舒一口气,然后双眼目视着毛主席,毛主席和朱老总一致同意,创办哈军工是一件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军工学院所需的经费,应该充分保证。

毛主席下令:黄副总长召开军队有关部门的首长会议,负责解决哈军工的问题。有了毛主席的指示,陈赓终于舒心地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解决完陈赓的问题后,毛主席又用征求的语气询问陈赓:“陈赓,你还有兴趣办这个学院吗?我想调你来军委工作,你的意见呢?”

如今创办哈军工的工作才到一半,陈赓根本放不下来,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毛主席:

“主席,我很愿意办这个学院,而且兴趣很高,请主席批准我办下去,多学几年建设现代化军队的知识,以后再说调不调的问题。”

“我支持你把学院办好!”毛主席肯定陈赓的想法。

按照计划,新生的哈军工将于1953年9月1日正式开学,趁着与毛主席相聚的机会,一向机灵的陈赓适时提出请求:“请主席在百忙中为学校写个《训词》,再为学院的报纸起个名字。”

就如陈赓所言,他这下是一心扑到哈军工的建设上了,抓紧机会,就向毛主席提出请求,毛主席表示,训词的事情他会交托时任军委办公室主任的肖向荣起草,他负责修改,毛主席说:“我现在已不常写东西了。”

不过给报纸起名字的事情,毛主席直截了当说叫《工学》,他参考了南京军事学院的《军学》,他很爽快说道:“你们军工叫《工学》好,就两个字,我可以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写的“工学”

陈赓笑得很开心,此行见毛主席,他算是解决了目前面临的困境,翌日他又见周总理,汇报与毛主席相见的情况,周总理也表示:“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大力支持办好这个学院。”

接下来的日子,陈赓更加有斗志,按照毛主席的指示,7月中旬,军委专门召开扩大会议,黄克诚在会上表态:

“陈赓创建哈军工是军队现代化必须走的第一步,是国防现代化基础的基础,毛主席、周总理都十分关心,大力支持,各方面慷慨支援。”

在大家的支持下,哈军工的创办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953年9月1日,军事工程学院正式成立,陈赓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这是他一年多来的付出与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视察哈军工

学校开学后,陈赓依然没有放下建设工作,哈军工保持着边教学、边建设的工作,1955年4月,5座教学大楼巍然挺立;1956年,4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建造而成。

哈军工建校以来,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钱学森、华罗庚等都曾前往哈军工视察。

这座宏伟的学校成为祖国大地上一颗闪耀的星,而陈赓大概就是那个“种星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