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3-2035年)》。《规划》指出,到2035年,形成交通强市新局面,率先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慧先进、安全韧性的现代化高质量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引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助力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针对港口建设,《规划》明确:进一步强化“一核两重”港口货物功能布局。

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枢纽方面,《规划》提到,优化广州港布局,进一步强化以南沙港区为核心,新沙港区和黄埔新港作业区为重要功能区的“一核两重”港口货物功能布局,加快建设南沙港区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适应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巩固南沙作业区集装箱运输核心功能;通过设施更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新沙港区、黄埔新港作业区专业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构建以南沙港区芦湾作业区、黄埔港区、内港港区为主的水上休闲与客运布局。进一步加快番禺港区、五和港区、新塘港区等内河港功能优化,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到2035年,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达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达3600万标准箱。充分预留港口用地用海空间。

并且,建设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实施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推进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广州番禺龙沙码头二期工程等规划建设,预留南沙港区六期工程。同时,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打通多式联运全程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一步加快交通与物流融合发展

在构建“通道+枢纽+网络”交通物流体系方面,《规划》提到,构建“5+10+N”交通物流枢纽。依托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港口和铁路枢纽等布局5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围绕重点产业区、珠江航道、铁路货站、高速公路建设10个大型物流枢纽,基于制造业、商贸业等价值园区打造N个物流骨干节点,形成以特大型物流枢纽为核心、大型物流枢纽为骨架、物流骨干节点为补充的空间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打造开放、安全、稳定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方面,《规划》提到,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以建设机场、港口、陆港交通物流枢纽大通关、大口岸为重点,积极推进航空、航运、铁路国际货运信息系统与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对接,加强交通物流公共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通机场、港口、铁路物流及企业信用信息节点。

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升级,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安全、稳定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创新发展商贸流通供应链。推进交通运输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进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分销等一体化供应链协同发展,以运输链带动产业链发展,推动交通运输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流通业创新转型。规划布局城市民生服务低空智慧网络,开展无人机物流运营试点,建设基于物流无人机低空城市保供体系。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物流新模式。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引导冷链物流设施向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等综合货运枢纽集聚,集中布局打造集冷冻冷藏、保税查验、加工配送、商品展示及交易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冷链物流仓储、航空航运物流示范基地和冷链物流码头等项目。

进一步加快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在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规划》提到,构建以珠江为脉的旅游航线体系,深度开发“珠江游”,研究推进“江海联游”,结合黄埔老港升级改造发展邮轮经济,大力发展邮轮旅游和港澳客运,开发“一程多站”邮轮航线,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发展培育水上休闲产业的港口经济。促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低空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开发低空旅游线路。完善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鼓励开通机场、铁路、客运站等综合运输枢纽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推进“交通+旅游”一票式联程客运体系,助力打造大湾区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一步加快绿色集约转型

在深入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方面,《规划》提到,夯实运输结构调整基础,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发展西江、北江内河铁水联运,加快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探索空铁联运业务,打造“航空+高铁”快速货运系统。与时俱进优化新时期运输结构调整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港各港区功能定位

广州港(海港)

南沙港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拓展现代航运物流。

新沙港区: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区,以煤炭、粮食、集装箱、滚装汽车等运输为主。

黄埔港区:港口物流重要功能区,新港巩固发展临港产业,老港推进功能调整,发展港口休闲产业。

内港港区:滨水休闲产业区,发展航运和港口休闲产业。

内河港

番禺港区:以发展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输为主,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兼顾港口滨水休闲功能。

五和港区:以集装箱、水泥运输为主,兼顾矿物性建筑材料、汽车滚装等物资运输,积极发展港口物流。

新塘港区:以集装箱、干散货、化工原料及制品等装卸为主,兼顾发展汽车滚装运输,同时发展内河客运及观光航线。

“5+10+N”交通物流枢纽

5个特大型物流枢纽:广州空港物流枢纽、广州南沙港物流枢纽、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广州国际港)公铁联运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枢纽【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枢纽位于清远】。

10个大型物流枢纽:龙沙汽车物流枢纽、黄埔新港物流枢纽、花都港物流枢纽、小虎沙仔物流枢纽、白云神山物流枢纽、广州高铁快运物流枢纽、下元物流枢 纽、花都狮岭物流枢纽、增城开发区物流枢纽、从化明珠物流枢纽。

N个物流骨干节点:围绕铁路货站、高速公路、产业园区和商贸批发市场,通过规划新建、规划提升等方式布局N个骨干物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