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CHTV 文献精粹】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本文分享了一项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它对高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进行常规压力测试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这项研究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患者管理策略的新见解,也为心血管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有望引领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尤为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该领域的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疾病预防、管理、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新治疗靶点的发现。

2024年3月,《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schaemic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new therapeutic targets》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进展。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空白包括对复杂疾病机制的全面理解不足,以及缺乏针对特定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比较高风险PCI后患者进行常规功能测试与仅标准护理的后续管理策略。研究中,患者根据糖尿病状态进行分层随机化,主要终点是2年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或因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的综合指标。研究共纳入了1706名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660名(占39%),他们比非糖尿病患者有更多共病和复杂的解剖或程序特征。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常规监测与患者预后

常规监测与患者预后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是,对于高风险PCI后的患者,常规的功能监测测试相较于标准护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预后效果。具体来说,在2年的随访期内,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是否进行常规功能测试,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因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在糖尿病患者中,常规功能测试组与标准护理组的发生率分别为7.1%和7.5%;在非糖尿病患者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4.6%和5.1%。这表明,常规监测策略并没有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通过流程图和Kaplan-Meier曲线分析了糖尿病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的主要复合结局,包括任何原因的死亡、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的风险。

侵入性检查与再血管化

侵入性检查与再血管化

研究还观察到,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常规功能测试组在1年后进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和重复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均高于标准护理组。这可能提示,常规监测策略可能导致更多的侵入性操作,但并未转化为患者预后的改善。这一点对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患者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糖尿病与心血管风险

糖尿病与心血管风险

研究特别关注了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在主要复合事件的风险上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52%(风险比HR 1.52; P = 0.039),这一发现强调了糖尿病在心血管事件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即使在这一高风险群体中,常规监测策略也未显示出明显的益处。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还讨论了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特别是心肌梗死后单核细胞训练免疫的发现。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可以激活单核细胞的训练免疫,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炎症调节和免疫反应方面。

表观遗传修饰与精准医疗

表观遗传修饰与精准医疗

研究还探讨了表观遗传修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提出了通过靶向表观遗传修饰剂进行个性化精准医疗的可能性。这一方向的探索为未来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药物开发和治疗方法的个性化方面。

总结

总结

本研究对高风险PCI后患者管理策略的深入探讨,以及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心血管事件风险上的比较分析。研究提供了对现有临床实践的重要见解,并可能影响未来的治疗指南。特别是在2023年AHA/ACC指南反对血管重建后常规缺血或冠状动脉解剖评估的背景下,本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研究还涉及了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新治疗靶点,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Crea F.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preven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new therapeutic targets[J]. Eur Heart J. 2024 Mar 1;45(9):637-641. doi: 10.1093/eurheartj/ehae114

编辑:薄荷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