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天,王化琴身穿囚服,被人从监狱中押到刑场,她闭上了双眼,仿佛认命了一般。

父亲曾经是大地主,自己曾是国民党军统的一员,她知道今天自己必死无疑。

就在她即将被处决时,四川省副省长竟然亲自写信将她救了下来。

王化琴究竟是谁?她有何特殊身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为何会出手救下一位国民党的军统特工?

1940年3月14日晚,成都一处粮仓遭到一伙二三百人暴徒的抢劫,事后还蛊惑当地百姓去抢米,这就是著名的“成都抢米”事件。

事情发生后,国民党不去反思自身,为了推卸责任将这一切嫁祸给共产党,并且展开了对共产党员的搜捕与迫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版画《抢米》

5月的一天,中共秘密组织川康联络员康乃尔下午6点准时来到重庆一家茶馆,准备在这里与其他同志在此开会。

此时,危机悄然而至,国民党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这一消息,准备悄悄将他们一网打尽,尤其是康乃尔

康乃尔是四川南充人,1937年便入了共产党,之后多次领导工人运动。国民党对其恨之入骨但却一直没能将他逮捕。

王化琴是军统的特工,就在重庆,她利用职务之便提前得知了军统的计划,由于内部不准随意外出的纪律,不知该如何通知康乃尔转移。

眼看时针逐渐逼近6点,王化琴突然想到之前有同事因为昏倒被送去了医院。

她心一横,用牙齿将舌头咬了个大洞,装作吐血昏倒的模样,果然如她所料,军统派人将她送去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医院后,此时的看守便没有在单位时那么严格,王化琴趁机偷偷溜了出来,连忙往康乃尔开会的茶馆跑去。

进入茶馆,王化琴着急地寻找着康乃尔的身影,最终在楼上的一个角落看到了正在打牌的他。

二人虽然相熟,但在外都装作不认识的样子,王化琴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这牌打得也太烂了,起来让我摸两把。”一边说一边给康乃尔递眼神。

王化琴此时应该在军统工作才对,突然出现在这里,说明情况十分紧急,康乃尔瞬间就想明白了,直接把牌一推说:“行行行,你来就你来,倒要见识见识你有多厉害。”

起身后,康乃尔找好时机迅速从茶馆后门离开,躲过了国民党的追捕。

王化琴在康乃尔离开后没一会,借口如厕偷偷溜走了,不然一旦被国民党发现她出现在这里,她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化琴身为国民党军统的特工,为什么与康乃尔十分相熟?甚至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

这一切都要从王化琴的家庭说起。

1914年9月,王化琴出生于四川昭化一个地主家庭,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也被人称为王二小姐。

她的父亲王连山是当地的大地主,手底下良田千顷,还有不少的店铺钱庄,甚至曾经还给军阀当过军需官。

王连山有一部分生意在南充,来往中就结识了康乃尔的父亲康余山,二人一见如故,后来还曾结拜为异姓兄弟。

王化琴从小冰雪聪明,读书识字过目不忘,比家中许多男生读书还用功,王连山也不是迂腐之人,不曾约束过自家女儿的行为,还将王化琴送到南充的学校读书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南充,王化琴认识了康乃尔以及他的弟弟康克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王化琴去了上海读高中,康乃尔此时正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王连山便拜托康乃尔多多照顾王化琴,他实在不放心一个女孩子在乱世中独自去外地求学。

王化琴与康乃尔自幼相识,二人之间情同兄妹,感情十分要好,王化琴对于这个哥哥更是十分崇拜,高中毕业后也追随他的脚步来到了暨南大学,就读于教育系。

大学毕业后,王化琴发现自己对语言十分感兴趣,便来到了一家法国教会学校,在这里学会了多种语言,其中法语、俄语、英语和日语尤为精通。

1935年,王化琴作为公派留学生来到了日本,在这里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她是个从小到大没有吃过太多苦的富家大小姐,以往她见到受苦的百姓,心中总会有所触动,但又不知该如何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她见识到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景象,社会发展迅速,百姓们安居乐业,日本的发展历史对她的思想造成了很强的冲击。

她常常对同学们说:“唯有中国年轻人思想的变新,唯有中国年轻人命运的改变,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将驱逐在本土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只留下一部分亲日派

王化琴跟随其他人一块回到了中国,来到成都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

此时的康乃尔也在成都,表面上是四川大学的学生,偶尔去中学教教书,暗地里却是一名共产党员。

王化琴对于康乃尔的所作所为一知半解,只知道他是在抗日,为了解救中国努力。

受此影响,她也常常会参加一些抗日救援的活动,向大家宣传抗日救国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康乃尔的帮助下,王化琴来到了延安,进入抗大瓦窑堡分校学习。

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王化琴大概率会在毕业后加入共产党,但谁知造化弄人,因为一场意外,她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

康乃尔在与王化琴的交往过程中,发现她思想十分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便帮助她躲过敌人的封锁,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富家大小姐王化琴并不娇生惯养,别的同学能做的她也能做,当时条件艰苦,学校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动手,就连上课的教室也需要他们亲手挖。

生活虽然艰苦,但王化琴却十分快乐与充实,与一群怀抱同样理想的年轻同志一起,让她看到了国家光明的未来。

当时,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些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共产党。

阎锡山身为国民党第二战区的总司令,向中共要一批可以搞宣传活动,提高该战区人民抗战积极性的政工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阎锡山

在延安生活6个月的王化琴与她的好姐妹陈云洁一块来到了国民党第二十七师,担任政治教官。

来到部队后,王化琴积极主动进行宣传,常常组织演出到部队慰问,战士们都很喜欢这个眉清目秀的“王教官”。

台儿庄战役爆发后,孙连仲率领第二十七师奔赴战场,王化琴也跟随部队上了战场。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日本人还不死心,为了消灭中国军队,集结大批军队进攻徐州。

为了保存实力,中国军队选择撤退,就在匆忙的撤退过程中,王化琴与陈云洁两个女孩跟部队走散了,两个人商量过后,决定一起回延安找组织。

路上全是逃难的老百姓,王化琴两个人便跟着他们一起,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地。

她们从山东到江苏,又从安徽到河南,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西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化琴与陈云洁在西安停留了好几天都没能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她们又累又饿,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了。

就在这时,她们突然看到了大街上贴着的“战干团”的招生广告。

她们一合计,反正已经走投无路了,不如去报名试试吧,反正都是中国人,都是打鬼子的。

谁知,二人竟然都通过了考核,成功被录取了。

“战干团”的全称是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的简称,是国民党为了培养干部而开办的王化琴与陈云洁就这样加入了国民党。

二人在这个训练班待了整整一个月,每天都要真枪实弹的训练,好常常会在野外进行演习,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兵器谍报等等军事课程。

一位国民党少将前来视察时,发现这里竟然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大学生,感到十分惊讶,他便叫来二人;“你们报国,勇气可嘉,但这里实在是不适合你们。我可以介绍你们去重庆的抗日大本营,你们意下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化琴本就是四川人,她在外这么久,早就想回家了,当即便同意了去重庆的国民党总部。但陈云洁是山西人,她不愿离开这里,两姐妹就此分离。

国民党直接派飞机将王化琴送到了重庆,化名王坎恳,正式开始了她在军统的职业生涯。

王化琴精通多国语言,且曾经有过留学经验,直接被授予上尉军衔,被分配到国民党军统局第一处从事日语密码破译工作。

当时,军统为了防止有人泄密,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规矩:“两年不允许与外界通信,三年不允许回家探亲。”

王化琴为了早日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工作十分用心,不断得到上司提拔。

后来她还曾多次被派往四川各地担任邮电检查所的所长、副所长。

再后来,上边给她的任务慢慢多了起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检查所有的进步刊物、报纸和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成都时,王化琴再次与康乃尔重逢了,但此时二人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王化琴对于他的身份还一无所知。

康乃尔一直致力于抗日救亡事业,一直受到国民党的追捕,其中有数次都是在王化琴父亲王连山的帮助下转危为安。

二人重逢后一直相交甚密,王化琴逐渐察觉到了康乃尔的身份,但却并没有声张吗,默默地替他隐瞒。

后来帮助康乃尔成功逃脱后,王化琴还是受到了军统的怀疑,并且受到了严格的审查。

好在当初介绍她加入国民党的人,害怕自己受到牵连,一直拿她地主之女的身份替她说话,但王化琴还是受到了6个月监禁的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化琴和女儿

1947年,此时日本人早已被赶跑,国民党却又挑起了内战,这已经违背了王化琴的初心,她不愿再与自己国人为敌,便辞去了身上所有职务,回到家乡当了个老师。

不久后,她认识了当地学校的一个校长陆长明,二人原本只是同事,后来随着接触的增多成为了夫妻,二人夫唱妇随,都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婚后不久,二人就拥有了爱情的结晶,二人双全事业有成,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解放后,大陆还遗留不少的国民党特务以及各种潜伏势力,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彻底将这些人清除,镇反运动就此拉开帷幕,因为地主之女以及曾经国民党特务的身份,王化琴被逮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关押到监狱24天后,王化琴被判处死刑,好在时任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的康乃尔了解到情况后,特意写了封信诉说当年她对自己的帮助,这才成功将她救下来。

但她的丈夫陆长明承受不住压力,选择跟她离婚划清界限,这一年王化琴37岁。

后来,她带着一儿一女嫁给了一位老实的农村汉子罗顺才,日子虽然艰苦,但这个男人对他们娘仨是真心疼爱的。

再后来,王化琴得到了组织上的正名,她再次走上了心爱的讲台,为学生们讲授英语。

1983年,王化琴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皇泽寺游玩,期间碰到了一群外国人,她自信地用英语跟他们交谈。

引得那群外国人十分震惊,谁都想不到这位看起来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英语说得竟然如此流利。

1985年3月16日晚上,王化琴因为癌症去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