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施云娟 健康时报李爽

“做个炒鸡块,老人们爱吃还营养。”村里的大厨王克全率先开口,“再来个红烧肉、煮个茶叶蛋,天热,再拌个凉菜。”

“管(当地方言,意为行、好的),菜的事你定。天越来越热,再叫上理发的小伙,把颜医生也叫上,给检查检查身体。”王克军接茬道。

6月15日晚8:30,在商丘市虞城县芒种桥乡董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克军家,几人围坐在一起,为第二天中午村里“以孝之家”大食堂的聚餐张罗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6日,正值父亲节,董营村29位8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享用可口的饭菜和清甜的西瓜。李爽

董营村“以孝之家”大食堂于2023年5月建立。逢年过节,村里就组织80岁以上老人聚在食堂,享受一顿免费的午餐,隔一段还会提供义诊、免费理发服务,有时还会请来演出队给老人们表演节目。

被问到办食堂的初衷,王克军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村挺大,有1000多人,年轻的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留下的就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其中不少家庭就剩老人在家。”村两委合计办个食堂,既照顾了老人,给他们改善了伙食,还能让在外务工的乡亲们安心。

说干就干。钱哪来?在党员干部带头下,你500块我1000块,一下子凑了五六千元。没有场地?村委会专门辟出地方。饭谁做?王克军找到曾在外当厨师的王克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不但爽快应下,还叫上妻子帮忙。帮工哪里找?王克军叫上妻子万桂枝,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家属也纷纷加入。就这样,2023年端午节,董营村“以孝之家”大食堂正式开餐。

“吃得可好了,有菜有肉还有饺子,还发了粽子。”“中午吃完饭就开始唱戏,一直唱到晚上。”“请了唢呐班来,还唱了《拉旱船》嘞。”“还有免费剪头的。”提起那天,村里的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绽开了笑。

活动照片发到村里的微信群,不仅引来一片赞扬,在家不在家的也都想要出份力。“有要捐款的,有想当志愿者的。”王克军告诉记者,就这样,董营村建立起了包括党组织、义工和慈善企业家在内的三支“以孝治家”队伍,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惊喜才刚开始。王克军和村里人发现,随着食堂活动的开展,村里关系和谐了矛盾少了,大家对村集体的事也热心了,村两委的工作更好开展了。“住得远平时见不上的老伙计一来食堂就能见上,一张桌子一坐十几个人,大家说说话聊聊天就热络了,有点矛盾也慢慢化解了。”王克华老人道出了原因。

“年轻人出去打工了,家里的事都老人做主,谁家有个什么事通过一起吃饭咱能及时了解、解决,而且老人们关系好了、心气顺了,遇事也会帮着调解。”王克军补充说。今年5月,全村“户户通”道路修建过程中,一户人家出行的胡同被两侧的住户拉上篱笆种上了菜,剩下不足2米的通道。修吧,谁家也不肯让,导致路太窄车子进出不了;不修吧,晴天灰雨天泥的实在不方便,为此几家隔三差五争吵。了解情况后,村两委组织在“以孝之家”大食堂进行调解,村里老人闻讯也赶来帮着做工作,最终大家同意各让一点,“户户通”得以顺利完成。

看到村里的变化,在外的经济能人们也纷纷加入进来。在外经商的王功新捐出2万元为村里修路灯。“通过这个食堂,改变了乡村‘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局,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设者。”芒种桥乡党委副书记谢光辉告诉记者。看到董营村“以孝之家”大食堂活动空间小,村民主动提供自家闲置房屋供使用,村里人也纷纷报名当义工,就连隔壁村的理发师陈状状也加入进来。如今的食堂不仅硬件得到提升:面积超过200平方米,还装修并配备了专门的厨具、餐具,添置了空调;还组成了21人的服务队伍,形成了党员有责任、有事干,村民积极参与的基层治理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前,村医颜世杰(左)为老人们量血压并一一嘱咐。李爽 摄

6月16日,正值父亲节,村里29位8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享用可口的饭菜和清甜的西瓜。“你院里不能再堆柴火了,不安全。”村医颜世杰边量血压边嘱咐83岁的杨巧芝。82岁的宋桂芝吃完饭还理了发。“早该剪了,去集上一问要15块,没舍得。”她爽朗地笑道。“这里的饭菜有滋味,好吃。这日子越过越美嘞。”王允召老人边吃边说。

以孝善文化厚植家风、淳朴民风、涵养乡风,以服务群众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董营村的经验伴着村里人的好评传开了,全乡17个行政村已有6个村建起了“以孝之家”大食堂,其它的村也在筹划。下一步,芒种桥乡将在食堂拓展农家书屋,不仅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在暑期把留守的孩子组织在一起,由团委发动村里的大学生和一批老师为孩子辅导功课,同时也陪老人们聊聊天,给留守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导,为在外务工人员解决“一老一小”的后顾之忧。

“我们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以‘以孝之家’大食堂为载体,打造多功能、复合型的基层治理阵地,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更好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谢光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