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学逗唱各有所长,戏剧曲艺百花绽放。6月17日、18日,“欢乐对对碰”2024京津沪渝四直辖市都市风采戏剧曲艺交流展演在重庆万州、武隆上演。来自四地的表演艺术家们个个拿出绝活、大展身手,迸发出的欢乐火花收获了山城观众的满堂喝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交流展演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在现场,来自四个直辖市的近年新创优秀戏剧曲艺作品汇聚一堂,囊括了相声、小品、快板、谐剧、四川竹琴等多样门类,组成了京味、津韵、海派、渝风的文化大联欢。

北京市文化馆带来的小品《春天网约车》紧扣时代脉搏,呈现了当下北京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都市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展现了老年人生活的多姿多彩,笑点频出、反转不断,令人回味无穷;一袭大褂立于台上,欢声笑语聚于台下,“哏都”天津带来了两个相声节目,其中《我们的节日》把传统唱腔与现代流行音乐巧妙融合在一起,让大家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彰显中国之美、文化之美;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馆带来的群口快板《这正常吗》关注社会热点,描写了一对成天刷手机的退休父母,儿子想办法唤回往日温馨,故事以小见大,诙谐幽默中不失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东道主,重庆献上了两个巴渝风味浓郁的曲艺作品。谐剧《我爸是我爸》幽默搞笑、短小精悍、发人深省,将“一人上场、满台生辉”的谐剧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四川竹琴《红梅经霜》以江竹筠——江姐的先进事迹为原型,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传统唱腔及传统坐唱的方式,一拍一击间,转腔换调、余音袅袅,唱响红岩故事。

无论是弘扬红岩精神的四川竹琴,还是紧跟时代步履的创新小品,都以各自的视角呈现了老百姓热气腾腾的百态生活。“欢乐对对碰”,碰出了艺术的火花,碰出了群众的欢笑,碰出了创新的成果,碰出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满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活动集结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大直辖市的优秀戏剧曲艺作品和艺术家,为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通过交流展演,不仅促进了四地文化的相互了解,也推动了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丰富了重庆的文化内涵。”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任竞表示,活动同时强调“推新人、出新作”,为年轻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助于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推动重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不仅在万州区金狮剧院、武隆区人民大礼堂进行线下展演,还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庆群众文化云等平台进行了网络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带来四川竹琴《红梅经霜》的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何菊芳,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欢乐对对碰”活动。在她看来,“欢乐对对碰”来到“中国曲艺之乡”万州,对万州的戏剧曲艺工作者和观众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很荣幸能够和年轻的曲艺工作者一起,在‘欢乐对对碰’上表演万州的国家级非遗四川竹琴,演绎红岩英烈江姐的故事,不仅能将四川竹琴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线上线下的观众,还能够与其他3个城市的艺术家们互相交流学习,让戏剧曲艺的大花园更加绚丽繁荣。”何菊芳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共同打造的都市文化品牌——都市风采系列活动始于2009年,“欢乐对对碰”则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从2016年开始,该活动每年相约重庆,以幽默风趣的戏剧曲艺作品进行交流展演,以演代练、推广新人新作、促进艺术交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公共文化服务的温暖跨越四大直辖市,惠及更多的群众。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鲁广峰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孵化品牌,通过京津沪渝逐渐向外延展,辐射周边城市,不断扩大影响力,促进佳作荟萃、人才涌现,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性的戏剧曲艺交流品牌活动。”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