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镇庙里,700余岁的它源自一场祭祀大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东镇庙里,700余岁的它源自一场祭祀大典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名山俗物少,古刹神木多”。位于潍坊市临朐县的沂山东镇庙内,广为人知的不仅有如林的御碑古碣、大家题刻,也有多株老干虬枝、参天而立的古树名木,距今700多年的元代侧柏便是其中一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气炎热,临近中午,登山游览的游客不多,沂山东麓九龙口的东镇庙略显清幽。庙宇建筑依中轴线依次排开,院内古树同样呈南北两行排列,国槐、银杏、圆柏、侧柏,枝叶繁茂,婆娑如盖,各领风姿。

沂山是中国五大镇山之首,曾有十朝十六位帝王登封诏祭,是一座被赋予“阜民生安地德”祈望的名山。历史上,东镇庙是与泰山岱庙等齐名的皇家御庙,除了帝王亲自登山拜谒,每逢国有大事,朝廷也会派官员代替天子进行祭祀。

东镇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新民多年来专注于沂山镇山文化研究,对东镇庙有着深入了解。他介绍,东镇庙有据可查的历史可追溯至汉武帝到沂山祭祀时建的山神庙,如今的庙宇为2009年重建。封建王朝祭祀有着严格的礼仪规制,“逢祭必碑”“祭后栽树”为两项重要内容。

“代帝王进行祭祀的官员称为主祭官,其诵读的祭文多书写在竹简、丝帛上,不便于保存,因此将其篆刻于石碑之上以记录祭祀的过程和帝王的功绩。”张新民说,历朝历代,到沂山封禅、祭祀的帝王将相不计其数,文人墨客留下的吟咏也多不胜数,因此形成了东镇碑林,现留存下来的145方石碑仅仅是“冰山一角”。

祭祀完成后的一件大事便是栽树,这也是东镇庙内古树的由来。“高大的树木寓意顶天立地,古代人希望通过它将帝王登基等朝廷大事昭告天地,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张新民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岁月沧桑,东镇庙中遗存下来的古树有7株,位于古祭台西侧的柏树是其中唯一一株侧柏,因其种植于元朝,也有“元柏”之称。

张新民介绍,这株元柏系元初名臣,时任翰林学士、太常寺卿王磐代祀沂山时所植,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当时的具体情形已难以考证,但其为钦差代天子祭祀,规格必然很高,这株元柏也因此得以见证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大典。在7株“平均年龄”近千年的古树中,它独有一股“老成的少年感”:从远处眺望,这株元柏如一把张开的大伞,树高约20米,主干略向南侧倾斜,树冠膨大如球,枝丫苍劲有力,冠幅达8米左右,衬托着东镇庙的庄严、肃穆与秀丽;近处仔细观察,树皮灰褐色,树干扭曲向上生长,虽饱经风霜洗礼,仍展现出旺盛生命力,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这株元柏已被列为一级古树进行保护。2023年以来,临朐县林业发展中心先后邀请北京、聊城等地的古树保护专家来到沂山,对其进行全面“体检”,并制定了具体的“诊疗”方案,在为古树营造良好生长环境的同时,通过枯朽枝干修剪、叶面肥喷洒、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措施加强养护管理,使古树名木焕发勃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柏长青,不仅见证着世事变迁,还蕴藏着生态意义,镌刻着乡愁,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祈愿。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晓晴/文图 崔晏硕 殷梦/视频

责任编辑: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