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洁 青岛报道

2023年北海区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22年有所减少,绿潮和局地性生物暴发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风暴潮过程出现7次,较近十年的平均次数偏多;黄海绿潮规模为近十年第二高值;发现赤潮过程15次,同近十年相比,发现次数偏多,累计面积偏小。与近十年相比,2023年北海区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日,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分会场活动在青岛举办。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发布《2023年北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和《2023年北海区海洋灾害公报》。

《2023年北海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显示,近年来北海区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区域生态状况有所改善,生态保护初见成效。北海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等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均处于稳定状态,生境状况无明显变化,局部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海草床生态系统状况为优良,盐沼生态系统状况为中等及以上,河口和海湾生态系统状况基本稳定。黄河口、辽河口等典型生态系统状况持续向好,西太平洋斑海豹等珍稀濒危生物种群逐步恢复,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2023年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均较2022年有所减少,绿潮和局地性生物暴发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北海区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23年,北海区的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绿潮和赤潮为主,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海平面变化。其中,风暴潮过程出现7次,较近十年(2014—2023年,下同)的平均次数偏多;近岸海域灾害性海浪过程出现15次,较近十年的平均次数偏少;2022/2023年冬季海冰的冰情等级为2.5级,与常年冰情基本持平;黄海绿潮最大分布面积约61159平方千米,最大覆盖面积约998平方千米,规模为近十年第二高值;发现赤潮过程15次,累计面积约426平方千米,同近十年相比,发现次数偏多,累计面积偏小;侵蚀较重的砂质监测岸段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山东省沿海;河北省北部和山东省沿海部分监测区域海水入侵程度加重;渤海和黄海沿海海平面分别较常年高122毫米和74毫米;沿岸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偏高1.1℃。2023年,北海区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330.00万元,无人员因海洋灾害死亡失踪。与近十年相比,2023年直接经济损失为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中还分享了北海局分批次、分项目参与我国南北极考察工作情况。2024年正值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北海局老“极地”船从1986年首航至1994年退役,6赴南极,圆满完成我国南极长城站扩建、中山站建站、考察站补给的物资运输及南大洋考察等重大任务的保障工作。2017年以来,北海局分批次、分项目参与我国南北极考察工作,并于2021年开始,作为牵头单位,成建制负责我国南北极考察各航次业务化的水体化学调查工作,截至今年6月,先后共派出36人次参与我国南北极11个航次的考察工作,其中,在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时在南极长城站建设了我国首个极地业务化验潮站。北海局重新启用“极地”舷号,2022年11月,新“极地”船开工建造,近日将交付入列,不久将执行中国第14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该船基于黄渤海冰期调查、补充南北极和大洋科考的定位,将在执行海洋防灾减灾有关任务、保障黄渤海秋冬季节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兼顾极地任务需求。活动现场,与会领导为北海局“极地”船青年突击队授旗。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