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 - 2024 #

援藏30载·真情满高原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重大决策。30年来,对口援藏结出累累硕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国家加大支援西藏力度,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全国相关省市和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发挥优势,“组团式”援藏创新开展,极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援藏干部人才和我区各族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在雪域高原,写下了动人的奋斗诗篇,大家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在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之际,为展现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下,各族干部群众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的时代风采。西藏卫视+推出《援藏30载·真情满高原》系列栏目,一起感受这段接力30年的“双向奔赴”。

No.1

浓浓援藏情

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年以来,江苏援藏紧紧抓住产业援藏这个重点,以项目援藏为抓手,把凝聚人心、改善民生作为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拉萨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一个个应拉萨所需、尽江苏所能的产业项目,正为拉萨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而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就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致富高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栋栋智能温室大棚有序排列,西红柿、草莓、辣椒、黄瓜等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仁曲珍工作的这座园区是2012年建成的,在江苏援藏的帮助下,如今的园区发展日益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泰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组长

曲水县委常务副书记 常务副县长

李明

从2012年起,在第6批援藏工作组的努力之下,对我们这个园区从规划、建设、运营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把园区打造成产学研、农文旅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使农民群众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文旅服务中心、浪漫花卉展示园、高原种业示范基地、净土博览园和瓜类产业园5大功能区构成,总规划面积2万亩,核心区面积3000亩,总投资5亿元。其中,江苏援藏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5亿元,帮助建设日光温室、玛咖加工厂、葡萄加工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及仓储中心、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设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前这位正在教授种植技术的叫阿乃,是曲水县南木乡人。在泰州援藏工作组的帮助下,阿乃曾多次前往泰州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和管理经验。现在,他已从一名普通农牧民成长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型职业化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工人 阿乃

现在我自己手底下有10多名产业工人,平时的话教他们病虫害防治和日常的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园区创新采用“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鼓励和支持合作社、致富带头人或个人种植作物,免费提供种苗、技术等,进行管理指导。曲水县茶巴拉乡柏林村的普布扎桑,2016年在园区进行了蔬菜种植技术的培训以后,在村子的合作社里租了8个温室大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水县茶巴拉乡柏林村村民

普布扎桑

主要都是种青椒、西红柿、豇豆等等这些蔬菜,我的蔬菜主要是卖到堆龙批发市场,8个棚一年有收入16万块钱左右,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才纳园区还大力推进产、学、研、旅“四位一体”产业融合发展,这一举措也吸引了一大批农业、花卉、旅游等相关企业的入驻,如今园区的入驻企业已达到15家,产值达到了3800多万元。其中,去年从江苏引进的农业企业所种植的草莓和水果西红柿深受市民群众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碧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西藏分公司负责人 徐兴亮

我们目前拥有大概55个温室大棚,品种有番茄、草莓、西瓜、甜瓜以及贝贝南瓜。今年产值大概能实现5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园区农业科普馆、无土栽培馆为广大青少年、农业从业者、景观植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科普教育与交流展示的平台。同时,通过引种示范与技术研究,筛选出更多适合西藏不同种植环境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泰州市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副组长

曲水县委常委 副县长 吴彬

对于我们整个园区的建设,我们更多的是产业的培育,农牧民种植技术的培养,包括一些良种的引进,我们每年都大概能够培育三百多名种养殖的能手,对我们农业有很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园区还和江苏红旗种业公司合作打造了西藏自治区内首家高原种业基地,主要是对青稞、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进行研发、生产,推动当地现代种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鲜食玉米育种专家 杨建平

我们总共有14个品种在这里进行示范,总共播种面积有50多亩,今年我们决定大面积推广鲜食玉米,在南木乡等推广300多亩,我们主要是教老百姓能够掌握种植技术,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满足市民群众采摘休闲、培训、研学、游玩的需求以外,园区还积极吸纳西藏高校毕业生及农牧民就业。截至目前,在园区就业的西藏高校毕业生达50多人,产业工人就业超过70人,每年吸纳农牧民临时工1000多人,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管理委员会主任 殷臣辉

2023年我们通过农业加旅游的模式,开展了秀色才纳梦幻灯光秀以及风车节等等活动,吸引游客12万余人次来到园区进行游览,带动旅游收入450余万元。预计今年能够实现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茉莉格桑共芬芳,携手发展谱新篇。如今,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一二三产业正在深度融合,产业兴、环境美、农民富,一幅秀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逐渐铺开。

倾情助力 让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No.2

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 总指挥

拉萨市委副书记 常务副市长

陈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江苏省对口支援拉萨市,分片负责达孜区、墨竹工卡县、林周县、曲水县等四个县区的发展援助。在援藏干部队伍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携手努力下,拉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 总指挥

拉萨市委副书记 常务副市长

陈静

三十年来,我们选派了10批次1021名优秀的援藏干部人才,共投入了资金将近80亿元,完成了近700个项目,援藏资金80%投向基层,在产业援藏、智力援藏、人才援藏等方面都做出了江苏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拉萨所需,发挥江苏所长,我们持续发力,使江苏援藏的各项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拉萨市“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江苏援藏也积极发挥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 总指挥

拉萨市委副书记 常务副市长

陈静

我们在四个县区都打造了产业,打造了一县一特色,林周格桑塘牦牛产业园,墨竹发展了菜籽油,达孜着重发展林卡经济,在曲水我们是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园区。马上总投资十亿元的朗热酒村项目,将增加就业岗位能达到五百个,对青稞农业上面的发展有巨大的拉动,对拉动达孜区乃至整个拉萨市和西藏的一二三产贯通都有极大的好处。去年我们开通了首列的茉莉格桑共芬芳的高铁命名列车,打造了拉萨好物线上的销售平台,在南京建立了拉萨好物的前置仓,在南京就直接可以买到西藏的优质的产品。通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来发展拉动拉萨的优质的产品销出去,藏品入苏,苏品入藏实现两省区双向协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各个重点民生领域,对口援藏工作也为拉萨市带来了巨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 总指挥

拉萨市委副书记 常务副市长

陈静

江苏在以省包校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链条援藏的模式。2023年我们拉萨的江苏实验中学,初三升入内地班的学生有148个人,高考的上线率达到了99.38%,本科率达到了88.96%。我们为医院引进了四十多项的技术改革,在各个县的人民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的医疗队,大大地提升了受援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我们现在四个县的人民医院,基本上都已经达到了二甲的水平。从2014年以来,连续十年对西藏籍的大学生在江苏就业给予了支持和扶持,已经有将近五百名西藏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族干部群众和江苏援藏干部队伍的携手努力下,今天的拉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繁荣发展,社会也在全面进步。30年来,一批批江苏援藏干部人才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力促进了西藏、江苏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构建起了携手奋进、共奔未来的良好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 总指挥

拉萨市委副书记 常务副市长

陈静

我们广泛组织拉萨市的干部专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基层农牧民群众、基层干部到江苏去培训,每年平均要开展各个层次的“三交”活动有两百多场次。通过苏拉人民的携手,让我们两地的各族人民群众心靠得更紧,情也变得更浓。下一步在援藏工作当中,加强重大战略的对接,共同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拓展双向协作的新空间,加大组团式的工作力度,齐心协力办好教育、医疗、就业等暖心事,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深化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两地文化互学互鉴,文旅深度的合作,为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西藏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