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机下面悬挂着的圆形物体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今天,只要是非隐形战斗机,在起飞时通常都会悬挂着“某些东西”。有时可能会悬挂细长的导弹,但有时也会看到两端尖细、呈圆筒形状的物体,看起来像是炸弹,但那很可能并非炸弹。

附着在机翼或机身的圆筒形物体被称为“drop tank ”,其实就是一种在战斗时可以抛掉的、临时附加的燃料箱。

副油箱作为装备的历史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喷气式战斗机出现之前。美国空军第一次正式的副油箱测试是在1923年3月5日,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波音公司制造的MB-3战斗机的航程。

在这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飞机可以搭载外部燃料箱,并且在燃料用尽后可以将其丢弃,但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因为当时普遍认为,战斗机之间的空战很可能会在相对较近的距离内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携带沉重的燃料箱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很多人认为不带更好。

然而,当时有一位日本人注意到了这种装备,他就是日本著名的航空技术专家堀越二郎。

他为了让战斗机能在广阔的亚洲战场上广泛部署,于1937年为九六式舰载战斗机装备了悬挂式副油箱。后来这种油箱也被应用在了著名的零式舰载战斗机上,在与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初期,这种副油箱成为了日本快速进攻的动力来源。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作为日本海军主力的零战二一型,如果结合新开发的副油箱等装备,据说可以实现约3000公里的飞行距离。这在当时的常识看来是难以想象的长距离,使得该机型能够执行原本困难的长距离轰炸任务,这款飞机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伊巴两处机场的轰炸任务中取得了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战争进行,美英方面也逐渐意识到了这种副油箱的有效性,到了战争末期,装备了副油箱的美护卫战斗机在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任务中对日本造成了重创。

尽管是一次性使用的副油箱,但它们使用的铝合金在那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为了节约,日本后来开发了竹制或红木板制的油箱,英国也开发了基于强化纸材料的油箱。

一体式的副油箱逐渐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进入喷气机时代,空战的范围扩大,燃料消耗也大大增加,副油箱作为重要装备也逐渐大型化、大容量化。以日本为例,二战时期零战二一型的副油箱容量约为330升,而到了2024年,日本航空自卫队使用的F-15的副油箱容量已增加到约2300升。

喷气机时代的副油箱被安装在翼下或机身的多个“硬挂点”上,这些硬挂点原本用于悬挂导弹或炸弹。由于喷气机的飞行速度远远超过螺旋桨飞机,因此副油箱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到空气动力学,以避免阻碍高速飞行,因此副油箱的形状变得更为流线型,两端尖细,甚至加上了小翼,使得它们看起来像是炸弹或导弹。

但是,随着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空对空导弹比机炮在空战中更为重要。因此,原本用于搭载导弹的硬挂点被燃料箱占据,这也带来了一些不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传统副油箱外,还出现了一种可以沿着机身部分安装的“(conformal fuel tank)共形油箱”。与此同时,空中加油机的发展也使得空中加油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