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自援藏工作开展以来,吉林省援藏工作队坚持把教育援藏作为援藏工作中的头号民生工程,在项目、人才、资金、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同步发力,全面助力吉隆县教育事业水平稳步提升,为当地留下了带不走、管长远的援藏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如今的吉隆镇完全小学,校园环境优雅恬静、温馨舒适,硬件设施功能齐全、配套一流,文化长廊育德砺志、硕果累累。“之前,学校受限于资金等客观条件,学校学生食堂、宿舍、教学楼建设尚不完善,基础设施设备还比较薄弱。现如今学校基础设施设备比较完善,教学设备先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些都离不开教育援藏工作者。一批又一批的援藏教师持续接力,共同帮助受援学校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吉隆县吉隆镇完全小学校长格桑说。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基。2017年,吉林省援藏工作队积极实施总投资550万元的附属工程建设项目,为学校升级改造了运动场看台、广场铺装、道路硬化、场地硬化、绿化、围墙等,项目完工后,吉隆镇完全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了,学生们学习也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教职工们教书育人的热情也更高,标志着吉隆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隆镇完全小学基础设施的提升只是吉林省援藏二十四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吉林省援藏工作队不仅为吉隆县完小建立了全息沉浸式虚拟教室和移动智能图书馆建设项目;而且还实施吉隆县中学、吉隆县完小文化长廊建设项目等,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优质教育,有力改善了吉隆的教育基础设施,这为吉隆教育事业筑牢发展之基。

“从学校改扩建到提升改造,再到新建网络教室、校园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这些得益于吉林省对我县教育的慷慨援助。现如今,我县各所学校得以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逐渐发展成为学生汲取知识、交流思想、共同成长的最佳平台。”吉隆县教育局局长巴桑说。

二十四年间,吉林省“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以师德、教学、教育为切入点,着力深化“传帮带”工作内涵,进藏后,教育援藏工作队借助信息化平台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共享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送教下乡等方式培育吉隆教育的“造血”能力,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先后选派66名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赴对口支援省市进行挂职锻炼或跟岗学习,19名学生赴对口省市交流学习;依托支援省市“后方”资源优势,邀请15名支援省市专家、搭建联谊共建平台7个,开展送报告、送课、听评课、座谈32次,累计受训人数1150余人次,帮助本地教育人才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援藏工作组通过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援助等方式扎实开展援藏工作,目前,累计投入援藏资金2200余万元,实施援藏项目10余个,培训教师80余人次,为加快吉隆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援藏人用真情热血装饰了吉隆教育,夯实了吉隆教育,搭建了双吉友谊,在未来的援藏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的投入,为建设美丽西藏、健康西藏、文化西藏作出最大的贡献。”吉林省援藏工作组吉隆县中学副校长张宇说。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二十四年来,通过援藏干部与当地教师的共同努力,全县各所学校办学设施和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从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飞速发展,吉隆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人见证着教育的重大变革。二十四年援藏,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援助,而是搭建两地各项事业发展的桥梁,随着今后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断深入,两地的教育事业也必定会蓬勃发展、稳步向前。(吉隆县融媒体中心尼琼、索扎、普尺)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