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见习记者 王澄阳 本报记者 叶永春

巷口本应用于将车辆阻挡在巷子外的阻车石球底座变得四分五裂,球体处于可滚动状态,且经常被人挪动。只因小巷日渐成为商贩三轮小车的“避风港”,拥堵、油污,还有人担心存在安全隐患,小巷的宁静被打破,不少居民受到困扰。昨天,姑苏区山塘街星桥附近的汪师傅,就代表居民提出这个问题,希望阻车石球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空间。

为通行 阻车石球遭破坏

沿着山塘街一路步行至星桥附近,右拐进入山塘街364号的居民区,可见巷口有三个阻车石球,中间一个的水泥底座损坏,圆石墩被撬起,往一旁挪动了一点距离。越过石球往里走,可以发现,有不少三轮车占据了居民区的道路,停靠在智能共享充电站、公共晾衣区等区域,其中不乏油炸臭豆腐、烧烤等小吃商贩的车辆。

三轮车为了进入巷子,把石球挪开了,石球根本没有发挥阻挡车子的作用。”汪师傅说。

受困扰 小空间问题多

“小孩子马上放暑假了,巷子越来越挤,活动的空间都没有了。”“他们把充电桩一占,这个便民设施不就形同虚设嘛。”汪师傅将居民们受到的困扰一一指出来。他说,山塘街的背街小巷内空间本来就不大,此处居民区相比其他地段空间已经算比较宽敞的了,而停靠的三轮车辆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巷子路面,还影响了公共设施。

相比占据生活空间,油烟和卫生问题更让居民们抱怨连连。“每天早上都乌烟瘴气,臭豆腐的气味难闻得不得了。”“公共晾衣区衣服都不敢晾,收下来的衣服一股油烟味。”几位住在巷子内的阿姨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破坏的阻车石球。  见习记者  王澄阳摄

“天气热了,万一车上有煤气罐,安全隐患也很大。”居民区的小组长卞老伯还担忧存在安全问题。他说,这些情况居民们已经向他反映了多次,意见很大。据卞老伯了解,阻车石球已经来来回回被移动了多次,居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将其搬好没多久,又会被人移开。

争议和矛盾的根源还在巷子内。据居民称,停放三轮车的商贩,多为巷子内的租户,他们租下部分门面,将三轮餐车等停到巷子内,是为了方便加工和搬运,久而久之,其他流动车辆有样学样,将这里当成了平日出摊后的车辆停靠点。

“这是占用公共资源,还容易破坏公共设施,更影响了居民生活,向社区反映了多次,可他们没有执法权,也管不了。”卞老伯说。

多沟通 让阻车石球真阻车

记者将居民的诉求反映到桐星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已多次收到居民反馈,但面对这一问题,他们也很难做。“社区进行过统计,居民区内的电动三轮车大部分属于租户所有,是他们的个人财产,社区没办法随意驱离或者扣押。”桐星社区党委书记周文峰介绍,社区能做的主要还是以劝导沟通为主。针对山塘街背街小巷,社区每周都会联合各个部门展开一到两次的夜巡行动,各个部门发现对口的问题之后,都会进行管理整治,但这涉及到山塘街整体的治理,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街道正计划成立山塘街的商户联盟,来进一步规范商户的经营,便于统一管理。

周文峰表示,针对阻车石球被破坏以及三轮车占据公共区域的现象,社区会尽快上门与相关租户再次沟通,引导三轮车辆规范停放,并将生产经营中发现的问题上报给相关部门;同时,修复阻车石球并贴上警示标语,若再有破坏,将责令破坏方还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