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专家预言,中国可能在2035年建成7个航母编队,真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号海试的开启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国外对中国海军实力的分析文章满天飞,其中美国一位军事专家的言论在外网爆火。他预测,到2035年中国会有7个航母编队。这个预测正确吗?

国内一些媒体表示不认可,因为这些军事键盘专家认为中国的造船能力不够,不可能在十年之内在组建出4个航母编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观点显然低估了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产能。

这里引用一组数据给大家看看,2023年中国造船业全年造船完工量达到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在市场份额方面,中国造船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去年前三季度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8.7%、68.5%和54.7%,均位居世界第一,产量是世界的一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这个“第一”可不是2023年才出现的,而是保持了十几年。目前整个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全产业体系有157.5万人在职,中国的船舶制造无论是材料、工程机械还是人员都领先世界,否则就不会出现拜登演讲,还要把巨型龙门吊的商标给遮住了,它就是中国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个航母编队排水量有多少呢?

按照10万吨级别来算,4艘就是40万吨,每艘航母配备一艘055这样的大驱、一艘052D、外加两艘054B护卫舰,再加上水下一艘核攻击潜艇,再跟一艘综合补给舰。这些船加起来也不到10万吨,咱们就按照10万吨计算,那么4个航母编队就是80万吨排水量。这对中国来讲算得了什么?只要钱到位,这都不是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国内很多军事专家没有抓住重点,在小编看来,未来十年中国的航母不会造这么多,问题不是出在产能上,而是以下两个原因。

一个是航母迭代的问题。

中国再造航母,肯定不能与山东号、福建号一样,应该要升级成核动力航母,当下中国核动力航母已经呼之欲出了,20多万吨的核动力货轮能造,那么航母肯定也可以。但是这有一个过程,造核动力货轮很可能就是在对我国研发的钍基熔盐核反应堆做最后的技术验证。好用以后,它肯定会上航母,甚至会上以后的超级核动力巡洋舰,也可以叫做武库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造船厂去年年末官宣24000TEU核动力集装箱船的建造,可能明年我们就能看到这艘船下水了,然后要经过几年的航行验证,最后装到首艘核动力航母上还要经过漫长海试。总的来讲,未来三年,我们是见不到核动力航母下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航母的作战价值已经被削弱。

在去年,就曾分析过航母这个舰种随着高超音速导弹的问世,外加廉价的无人机在战争中使用,它在海战中的作用已经被大大削弱了。中国可以造,但战时它不是重点。什么才是中国海军的最锋利的剑呢?是055、052D还有核攻击潜艇,未来还要加上无人潜航器。航母现在是“纸老虎”,是美国逐渐衰弱的军事霸权遮羞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人不信,而今年5月末美国“艾森豪威尔”号在红海附近的遭遇就恰好验证了这点,打没打中不重要,关键它跑了。还有2022年中国一艘055和电子侦察船一道“礼送”整个美国航母编队出南海,也验证了航母对大国作用不大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中国海军要是信了美国的忽悠,迷信航母,那么福建号的姊妹舰会造出来,如果不信,走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下一艘航母直接就会是核动力。步子跨大一些有风险,但是正因为它不重要,怎么搞都行。不迷信航母的话,我们自然也不会造那么多的航母,对于中国来讲5艘足够了,3艘常规动力加上2艘核动力,足够震慑周边小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海军的着力点应该是在无人机两栖攻击母舰上,就像075这种,吨位不大3到4万吨足够,人员编制不多,甲板上有无人机电磁弹射的轨道和阻拦索,最好是核动力的,还能投放无人攻击小艇。技术成熟后可以快速大批量建造,战时是消耗品。而不是像巨型航母一样,当传家宝供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像055这样的舰船,也可以加装核动力系统,可以实现不进行海上补给,执行跨洋独立作战,吨位大一些,可以搞2万吨级别,上面导弹携带的多一次,造个几十艘,这样的战舰才是中国海军屹立全球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