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董颖钰)在北京天坛医院,患者可以享受到卒中治疗新方案。6月15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团队的国产溶栓药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两篇文章。同时,北京天坛医院独创的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急诊卒中单元”发布。基于这些突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患者的治疗将更加便捷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近30年,阿替普酶始终占据着全球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的“霸主”地位。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产能有限等原因,这种被西方药企垄断的药物在全球多个国家均出现供应量不足的情况。

“药品要自立,证据要自立。”王拥军认为,需要找到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路。他将目光投向了瑞替普酶——一款1996年在国外就被批准上市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从药物原理上说,这种药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应该有不错的效果,但多年以来由于阿替普酶的“光环”,鲜有人把这种药与卒中联系起来。

2017年,王拥军团队决定唤醒这种“沉睡”了20多年的药物。通过一项由全国62家医院共同完成,共1412名患者参与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证实瑞替普酶的效果优于阿替普酶。

相比阿替普酶,瑞替普酶不需要估算患者的体重,也不需要静脉滴注,只需要间隔半小时两次静脉注射18毫克的药物。此外,该团队优化了这种药物的生产工艺,使得成本大幅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据北京天坛医院透露,下一步,该团队还将开展瑞替普酶的国际多中心试验,让这种“北京制造”的药物尽快“出海”。

王拥军团队找到的“路”不只瑞替普酶一条。2023年,《柳叶刀》发表的该团队另一项研究显示,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改良的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替奈普酶,在安全性相当的前提下,效果不劣于阿替普酶,并且首次在国际上证实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24小时内安全有效。同时,替奈普酶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还可以降低院间转运过程中卒中进展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卒中单元”。医院供图

除了两款药物,北京天坛医院新发布的“急诊卒中单元”也将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救治。32平方米的空间里,集传统急性卒中的临床评估、影像评估和治疗等关键环节于一体。患者从来到医院到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可以压缩至20分钟内,且不必再奔波于诊室、影像检查、化验室、治疗室等,为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最大化地争取时间。目前,“急诊卒中单元”已经在国内近20家医院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