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关于智能建造试点城市2023年度工作情况的通报。值得关注的是,长沙在内的8个试点城市被表扬。

根据通报,深圳、苏州、武汉、合肥、广州、长沙、温州、台州8个试点城市组织推进力度较大,各项试点任务进展明显,工作成效突出,综合表现优秀,予以表扬。其中,长沙市组织专家团队加强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研究,对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给予“点对点”技术咨询服务,积极推进新型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北京、佛山、西安、南京、重庆、青岛、嘉兴、天津、保定、郑州、厦门、雄安新区、成都、沈阳、乌鲁木齐、哈尔滨16个试点城市均顺利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智能建造发展模式,工作表现总体良好。

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出,试点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些试点城市的工作推进力度有待加强,工作成效不够显著,需要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尽快拿出有效的工作举措,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试点期间完成预期任务。一些试点城市的工作重点不够聚焦,出台政策措施的针对性不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思路的研究和谋划,确保下一步工作方向符合试点任务框架要求。

2024年是试点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一年,各试点城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工作安排,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有效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不断推动试点工作走深走实,确保如期完成2024年工作任务,力争取得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工作成效。具体来看,要求政策要落地、技术要实用、产业要成型。

长沙,是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为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2022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24个城市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长沙位列其中。

成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后,长沙有哪些动作?潇湘晨报记者进行了梳理。

去年3月,长沙出台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智能建造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到2030年力争突破5000亿元,对智能建造相关企业在土地、规划、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推进、应用智能建造的活力和积极性。

去年11月,国欣云境府项目、三一科学城云谷商住项目(二期)、 梨片区工业厂房项目等在内的16个项目,被长沙市住建局列为2023年度长沙市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创建项目。

长沙将通过培育一批试点项目,全力打造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广泛收集智能建造技术、设备和产品在工程项目上的实际应用情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实施路径和应用经验,充分发挥试点示范项目引领作用。

紧接着在2023年12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将智能建造纳入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要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建设及智能化升级,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比重。

公开报道称,2023年以来,长沙始终坚持“数字赋能、三位一体、一模到底”,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作为数字化建造实现路径;以建筑主要部品部件的生产(M)作为工业化实施载体;以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EPC)作为集约管理手段,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管理,通过推动建造方式和建设管理模式创新蝶变,发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以及装配式建造构成新路径,从而实现建筑领域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今年1月,中建五局、柏建集团等10家企业,成为长沙市智能建造示范施工企业;湖南高岭建设集团、湖南麓谷建工等10家企业,成为长沙市智能建造试点施工企业。

潇湘晨报记者牛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