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名义上三藏挂着师父的称号,但其实三藏对悟空的态度,是真不咋地。

冷嘲热讽是家常便饭,抱怨指责随时随地进行,甚至很多时候话里话外都是明晃晃对悟空的厌恶。

01

悟空对三藏是有感情的。

被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他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不饱,穿不暖,结交的一群朋友更是毫无情义,几百年了都没一个主动去探望过他。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无时无刻不盼望有人能早点把他给救出去。

“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担任这个光荣角色的唐唐,无疑就是悟空的光,悟空的恩人,悟空的再生父母,所以这也让悟空从心底里感激。

一开始的时候唐唐对收了一个这样的徒弟也还算高兴,甚至还给悟空起了个“行者”的浑名。

但是在《西游记》原著中,大家知道,后面二人的关系是不怎么好了。

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呢?

细究起来,其实也是悟空被救之后没多久。简单来说,就是悟空打死六个拦路抢劫他们的强盗。

尽管我们从这六个人的名字中发现了这可能是一场考验,这六个强盗分别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但怎奈唐唐肉眼凡胎根本看不出来,甚至因为这事,还对悟空展开了一场疯狂的语言输出。

“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

“只因你没收没管,暴横人间,欺天诳上,才受这五百年前之难。今既入了沙门,若是还象当时行凶,一味伤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悟空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唐唐,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被痛骂了一顿,再加上他本就生性高傲,所以生气之下,他就踩着筋斗云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唐也没想到悟空这么犟,所以看到悟空又“变本加厉”了,怒火顿时就上来了。

“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进人口!如今欲寻他无处寻,欲叫他叫不应,去来!去来!”

后来虽说在龙王的耐心劝说下悟空又折返去找了唐唐,但他忤逆的印象,却像是一个种子种在了唐唐的心里。

02

唐唐对悟空的态度转变,就在随后的鹰愁涧,也就是收小白龙的那段故事。

返回之后,悟空被唐唐给骗戴上了一个金箍,一段小插曲之后,悟空没办法只好老实了一会。

不过对于唐唐来说,有了禁锢的加持之后,他作为师父的“底气”似乎也前所未有的强大了起来。

比如小白龙把白马吃了之后,悟空准备去找小白龙要他还马时,唐唐就表现出了让悟空非常无奈的情节。

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

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悟空的态度虽说有点不太礼貌,但唐唐难伺候的一面,其实已经开始表现了。

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

三藏道:“若要去请菩萨,几时才得回来?我贫僧饥寒怎忍!”

又冷嘲热讽,又担心悟空走了之后没人照顾,真把悟空当保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观音菩萨来了之后,小白龙已经被降服了,这时唐唐竟然还在挑刺。

三藏道:“那无鞍辔的马,怎生骑得?且待寻船渡过涧去,再作区处。”

都在荒山野岭了,唐唐还这么说,所以也难怪悟空听了会急眼——“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这个旷野山中,船从何来?这匹马,他在此久住,必知水势,就骑着他做个船儿过去罢。”

03

这段故事之后,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随后的不少情节里其实都能看到唐唐对悟空的类似态度。

比如落伽山山神土地奉菩萨的命来送鞍辔之后,唐唐磕头悟空不磕,二人对话的情节。

长老道:“徒弟呀,我这等磕头,你也就不拜他一拜,且立在旁边,只管哂笑,是何道理?”行者道:“你那里知道,象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只为看菩萨面上,饶他打尽彀了,他还敢受我老孙之拜……”三藏道:“不当人子!莫说这空头话!快起来,莫误了走路。”

当然,这样的情节,有时候也给咱们读者贡献了不少乐趣。

细看《西游记》还会发现,其实也不止是唐唐跟悟空,对于八戒,唐唐有时候也是毒舌。

所以这也让人越发的怀疑,究竟唐唐的温柔都留给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