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6月19日消息(记者张洁 实习记者孙卓丫)近日,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19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实施方案》有关内容。方案围绕八项改革任务,细化了23项具体改革举措。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

山西省集体林地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115个县(市、区),涉及到430万农户,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关系美丽山西生态底色,而且维系林区群众致富成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2.60%,可比口径由23.57%提高到2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69亿立方米以上,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方案围绕八项改革任务,细化了23项具体改革举措。其中提到,将围绕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辟“绿富同兴”新路径,细化了推进林业碳汇工作、完善森林效益补偿制度改革举措。围绕创新林权融资机制、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细化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林权收储担保机制、健全林业保险制度改革举措。

未来,山西将进一步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森林经营更加科学高效、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林权价值增值途径更加多样,促进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晋城市是6个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之一,同时是全省3个先行市之一。在发布会上,晋城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市立足华北地区森林资源特点,针对集体林地“碎片化”、分散化问题,探索“三权分置”运行机制,为集体林地流转和实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目前全市已发放不动产经营权证书1125本,流转集体林地2.9万亩,涉及林农5000余户,户均年增收1.8万元。近年来,晋城市大力推广“林菌、林药、林蜂、林禽”等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发展模式,建成大型种养基地10余个,开发连翘、山茱萸、山楂等系列无公害产品30余种。其中,晋城市陵川县建成117.5万亩连翘基地,产量约占全国的1/4,仅此一项全县人均增收1400余元,山区林农仅靠连翘采摘最高增收2.5万余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