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华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历史,其中不乏出现许多一代名将。然而,当名将却并不是这么容易的,对于统治者来说,能力太强也是一种威胁。而我国历史上,则有以下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功高震主”的人物,它们甚至已经达到了可以将皇帝取而代之的程度了,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仙”韩信

首当其冲的便是韩信,韩信作为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头号军事统帅,在汉朝成立一度达到了威胁到刘邦皇权的地步,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登上如此高位的呢?

自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华夏土地终于迎来了大一统的局面。在秦始皇在位期间,推广了一系列有利于华夏文明的政策,比如修建驰道,让交通变得便利,统一度量衡,让货币的计算变得方便,并且创造文字“小篆”。最后,他修建了长城,用来对抗北面的匈奴军队。然而,在秦朝经历了如此长久的战争之后,按理来说,应该进行休养生息。果然,虽然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功不可没,但是百姓已经出现了怨声载道的情况。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的儿子胡亥接下了皇帝的位子,但是他的统治十分残暴,并且任命赵高为中丞相,给了他至高无上了权力,自此,朝廷人人自危,秦朝的忠臣非常难出头,要知道赵高有着“指鹿为马”的能力,致使朝局一片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以陈胜吴广为开始的起义爆发了,各地对秦朝统治不满的人纷纷起兵。加入了反抗秦朝的队伍之中。最终随着起义军的发展,天下形成了几大势力,其中就有刘邦和项羽。韩信虽然默默无闻,但他胸怀大志,并且有着一身号令三军的本事,于是他加入了十分看好的项家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项羽对于韩信根本没有重用,并且听不进去韩信的建议。韩信十分沮丧,既然在项羽手下无法实现大志,就去投靠刘邦试试。在刘邦手底下,他碰到了他一生的贵人——萧何。甚至在民间还流传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还是充分说明了萧何对于韩信十分看好,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之后萧何向刘邦举荐了他。刘邦起初并不相信韩信,因为韩信实在没有什么资历,也难以服众。但是刘邦十分相信萧何的眼光,于是他就把韩信任命为将军,统帅三军。

没想到就是刘邦这个决定,让他的汉军一扫颓势,最终让刘邦和项羽两方人马攻守易型。在此期间,韩信还一连平定了多个国家。然而在此之后,韩信上表刘邦表示,齐国刚刚平定十分不安稳,希望可以做代理齐王来安定局势。然而当时刘邦正在陷入和项羽之间的苦战,看到韩信这个要求非常恼怒,但是由于手下谋士的劝说才就此作罢。刘邦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安抚韩信,于是更进一步封了他一个真的齐王。然而,这也为之后韩信功高震主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见到韩信如此强悍的能力,决定去招揽韩信,最终失败。而韩信的手下则劝说韩信坐山观虎斗,成为除了项羽和刘邦两大势力以外的第三势力。韩信犹豫了,但是最后慎重考虑后还是决定效忠刘邦。但是在之后刘邦进攻项羽之时,韩信没来帮忙,导致刘邦大败而归。由此,加深了刘邦对韩信的不满。

之后,韩信在垓下之战大败项羽,并且将项羽团团包围。汉军四面楚歌的声音让楚军失去了战意,最终项羽兵败身死,韩信也就此立下了不世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信才回到刘邦身边之后,刘邦出于考虑,立马收去了他的兵权,但是依旧将他封为楚王。之后,刘邦听说韩信要谋反,就抓捕了韩信,但是因为韩信的地位太高了,于是先把他降级,降成了“侯”。

韩信对此十分不满,自己可谓灭项羽的最大功臣之一,却得到这样的地位。之后韩信的下属向吕后再度表示韩信要谋反,吕后和萧何联合,将韩信骗进宫中诛杀。萧何作为韩信立下不世之功的引路人,最终也用他的计谋诛杀了韩信这也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韩信最后到底有没有反叛之心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灭了数个国家,甚至终结了楚汉之争,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地位。而韩信并没有懂得藏匿他的锋芒,在刘邦最需要他的时候提出了封王,并且没有支援刘邦。自此,就算韩信没有反叛之心,他的功高震主已经让刘邦忌惮不已。因此,韩信最终被杀也是有理有据的。

抗金名将——岳飞

宋朝的“抗金名将”岳飞也是个功高震主的将领,但是相比于韩信,他的死纯粹是因为是因为赵构对他的不满,而不是岳飞有反叛之心。

岳飞在年少时就熟读兵书,苦修武艺,可谓是能文能武的帅才。他初出茅庐,成为了宗泽的部将,英勇善战,立下了许多战功。但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十分耻辱的历史事件“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金朝在1127年一路南下,攻取了北宋的首都,掳走了皇帝以及诸多皇宫里的人员,由此北宋灭亡。此次事件可谓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同时也给中华文明带来非常大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靖康之变”发生之后,赵构作为皇子,决定称帝,同时决定抗金。而岳飞的才能也真正被发掘,从而被赵构重用。一生爱国忠君的岳飞自然也以抗金,迎回被掳走的皇帝为目标。但是随着赵构在位之后,他便忘了初心,重用了秦桧这一主和派。因此岳飞抗金的道路在内部受到了非常大的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岳飞的“岳家军”依旧名扬天下,让金军闻风丧胆,同时他也平复了多地的叛乱,立下了巨大功劳,但是最重要的功劳还是他不断主张抗金立下的。最终由于皇帝的昏庸无能,同时秦桧也在从中作梗。最终岳飞被皇帝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纵观岳飞的一生,正如他刺在背上的字一样“尽忠报国”。同时,他写的《满江红》也是他雄心壮志,忠君报国的最好证明。而且他对皇帝的政权从来没有过反叛的想法。那么他为什么会最终身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如下:首先,岳飞一直以迎回被掳的皇帝为目标,但是这对于赵构来说是一种威胁。一旦被掳的皇帝真的被迎回了,那赵构该如何自处呢?谁来当这个皇帝呢?赵构虽然嘴上说着要迎回“二圣”,实际上这是他口头上的豪言壮语罢了,而岳飞却把这个目标当真了。

其次,岳飞抗金功高震主,可以说,金人在和南宋军队作战的时候,怕的既不是南宋,也不是赵构,而是岳飞。这让赵构深感他的地位不保,岳飞如果想反,这个皇帝根本轮不到他做,因此对岳飞十分忌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秦桧的从中作梗,秦桧是主和派,赵构用他自然表明了他也倾向主和,实际上赵构在上任之后就变得逐渐昏庸无能了,把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全忘记了。

由此,岳飞身死并不是因为他有着反叛的征兆,而是纯属因为朝中有人妨碍,以及皇帝对他的不信任。这也导致了这位抗金名将,民族英雄最后的下场无比凄惨。

功高震主却不受忌惮,唐代名将郭子仪

而接下来这位名将,和前两位不相同,他的结局是最好的,做到了“功高却不震主”,他就是郭子仪,那么他究竟和前两位有何不同呢?

郭子仪早年参加武举,在安史之乱中大放异彩,在守孝之时被启用领兵。郭子仪能力十分出色,在讨伐安禄山的之途中击败了众多叛将,最终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立下了不世之功后,他却没有被皇帝忌惮,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郭子仪能力十分出众,朝廷需要他的力量,而皇帝也对他非常信任。其次,郭子仪十分懂得进退,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情商非常高。在自己领兵不利之时,懂得主动上缴兵权,他的行为让皇帝颇为感动。而且他在儿子说错话的时候将自己儿子打了一顿并且向皇帝请罪,皇帝原谅了他,他也十分给皇帝面子,君臣之间的相处非常舒服融洽最后,就是他把目光放的非常长远,和朝中的官员常常打交道。最终,郭子仪不仅获得了十分高的地位,最终的结局也并没有因“功高震主”而被皇帝猜忌而除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由此可见,在古代当名将也不容易,不仅要有能力,忠心耿耿,还要懂政治,更重要的是和君主相处融洽。因此,名将想有一个好下场也需要一定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