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新闻报道,近日,欧盟发表第26份香港特区年度报告和第24份澳门特区年度报告,称香港的基本自由持续恶化,澳门日益关注国家安全可能侵蚀“一国两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此中方回答,我们注意到这两份报告。欧方年复一年发表所谓报告,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对特区事务指手画脚,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另外,在6月13号的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称,中国工业界当下正在游说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且要对欧盟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在前一天,12号,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此前就有消息称,欧盟委员会打算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性无理关税,更试图在接下来的四个月中游说欧盟诸国,将这份临时性关税变成永久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前还有消息称欧盟似乎在考虑重新与中国开展谈判。消息一出,立刻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轰动。这是否意味着欧盟开始反思之前的“硬碰硬”策略了呢?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欧盟的这一转变可能并非单纯的政策“软化”,而是出于对复杂国际形势的深思熟虑。一方面,欧盟需要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等关键领域;另一方面,与中国彻底“决裂”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政治风险也是欧盟必须要考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媒体提问称,据报道,中国工业界正在游说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对欧盟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请问商务部这是否属实?如果是的话,这些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国内产业有权提起调查申请,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前段时间,欧盟委员会宣布,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8.1%的临时关税。德国表示,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贸易壁垒;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发表声明称,匈方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野蛮征收惩罚性关税。大众、宝马、奔驰、斯特兰蒂斯等欧洲主要车企也迅速发声反对。

去年9月份,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德国反对非常激烈,在当时,许多人就认为,这份调查案的走向,将直接决定中欧合作的成败。然而,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的一纸声明,给这份期待泼了一盆冷水: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要知道此前的税率才10%,还算合理,而按照新的税率,国产的电动车税率普遍翻倍,最高达到了38%。而且欧盟还决定,配合调查的只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的直接加征38.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儿一出,可不只是中欧经贸合作受影响,全球汽车产供链的稳定也岌岌可危了。咱们中国政府肯定会采取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到时候,可别怪咱们不客气!其实,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博弈。欧盟想要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但用的方法却是错的。保护主义可不是长久之计,开放合作才是未来的方向。咱们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找个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才对。

另外,何亚东说,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此举不仅损害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扰乱中欧新能源汽车互利合作,也将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方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中欧相处正确之道,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

如今欧盟的决绝却也是更为令欧洲汽车市场表示不解,对华最高加征关税竟然可达到大约38%,不仅是在严厉打击德国本土汽车企业,甚至将完全损失其他欧盟各国的顶尖产业发展。可以说,欧盟此举便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也只落得个“美国盟友”之名。甚至12日德国部长们公开呼吁同中方进行谈判,并警告可能出现的贸易冲突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边,针对美国《外交》早前发表的一篇鼓吹美国必须“赢得”对华竞争,而非“管理”竞争的文章,坎贝尔反驳说,文中所追求的对华政策道路是“鲁莽的,很可能是徒劳的”。文章由美国反华政客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波廷杰和威斯康星州前联邦众议员、“中国问题委员会”前主席加拉格尔联合撰写。坎贝尔说,伴随着激烈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红海地区的挑战,“尽管我们存在分歧,但在当前时刻,在我们的清单上增加‘颠覆全球舞台上的另一个主导大国’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坎贝尔还表示,对于中国而言,想要对美国采取某些反制措施而不伤及本国经济会很困难,为了向投资者提供保证并维持国家的经济规划,中国不会寻求制造摩擦以致发生不可预测的危险变化。为此,他希望通过与中国对话的形式解决某些“维系全球经济而不违背国家安全”的必要问题。总结来看,这番发言的意思就是:中国不敢以损失经济利益为代价和美国直接对抗,所以美国可以以“一边对话,一边遏制”的模式拿捏中国。

坎贝尔虽然意识到了中美合作的必要性,但其骨子里的美国至上观念还是让他的行动显得十分矛盾,十分扭曲,他让中国保持克制,让中国努力发展中美关系,可首先应该做出改变的恰恰是美国自己。如果美国还是一意孤行地干涉中国内政问题,一意孤行地给民进党当局加油助威,那中美紧密合作的大门是永远无法敞开的,因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全是美国人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