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后,她唯一一辆由妈妈借钱买来的电动车被没收了。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令人心痛不已。一名年轻女孩因其电动车不符合新国标被交警扣留。面对交警,她泪流满面,呼喊着“妈妈”,那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闻之心碎。有人说,女孩的电动车是母亲借钱买的,而她刚找到工作,却面临失去唯一交通工具的困境。这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强烈共鸣和讨论。

,时长01:35

有网友点评:听到小姑娘的哭声,心都碎了,人间更需要人情味,新国标更应该切实考虑老百姓的切实需求。而更有网友犀利发问:违规就要受罚?怎么罚?罚多少?

女孩的电动车被扣留,看似是简单的交通管理事件,背后折射的是更深刻的社会问题。

首先,政策的制定是否真正考虑到了普通人的生计问题?一部电动车少则一二千元,新国标电动车因为锂电池成本高往往要再贵出七、八百元,而有多少老百姓负担得起这份额外的成本?视频里女孩即将被罚没的电动车是她们全家“借钱买的唯一一部电动车”,而像这样的底层家庭恐怕还有无数。

其次,电动车新国标的“标准”,真的合理吗?翻看新规,不难发现所谓的“标准”简直荒谬:55公斤的限重排除了电动车应用最广泛的铅酸电池动力,只能装配锂电池。而锂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其在使用、充电,以及静置状态时,都可能出现热失控,进而自燃自爆,风险因素成倍放大。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披露,近三年,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以两位数增长:2022年火灾数量为1.8万起,同比增长23.4%;2023年火灾数量达到2.1万起,同比增长17.4%。

电动车新国标的出台,本意是为了规范和提升安全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将无数普通人推向了生活的边缘。这不禁让人反思:政策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民生,还是为了利益?

女孩的哭诉,是每一个因政策受困的普通人的真实写照,而这样的普通人,还有千千万万个。社会的稳定,依靠的正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样的政策,如果不加以改进,只会让更多的人陷入绝望的境地。失去民心,社会的稳定必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损害执政之基。

电动车产业是贴近民生的产业,连接了超过4亿的老百姓,每一枚螺丝、一块电池都能反映世情冷暖。

我们呼吁新国标政策制定者,能够从普通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真正为民着想的政策。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无力反抗的消费者忍受种种困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女孩的哭声,犹在耳边回荡。电动车被扣留后,她如何上下班?如何买菜?如何接送孩子?每一声哭声都是一句诘问。我们由衷期待,一个更加科学、更加贴近民生的新国标政策终止闹剧与悲剧,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心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