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抗日剧中八路军的军帽上有很明显的两个纽扣。对于这两颗纽扣上的作用,众说纷纭,有的说两颗纽扣代表了八路军的数字8,有的说两颗纽扣代替了原先的青天白日帽徽,今天来说下两颗纽扣的实际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军帽来源于国军军帽,据说是30年代国军中的德国顾问依照德国山地帽为蓝本设计的,不过德国山地帽使用的厚实的羊毛料,适合山地部队在山地天气寒冷的使用;而国军的使用的是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山地帽的原型是一战时期奥匈帝国山地部队阿尔卑斯军团使用的山地帽(也称为滑雪帽)。一战结束后,奥地利山地帽因为实用性被很多欧洲国家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山地帽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帽身上有可以下翻的布料,可以用来保护耳朵和脖子,被称为护耳。护耳平时用纽扣固定在帽檐上,使用时解开护耳,下翻,然后在下巴扣上纽扣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解开纽扣,护耳也可以拉下来用保护耳朵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国军军帽继承了这个护耳和纽扣,可以看到这个原物图。虽然材质不是羊毛的,但在寒冷大风期间可以给士兵的脖子一定的保护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中后期可以看到国军和八路军军帽的护耳变成一片式,虽然还有两颗纽扣,但并不能下翻。个人猜想是因为这个护耳使用频率不高,为了简化制作军帽步骤,直接做成假护耳了,但为什么不直接取消护耳呢,可能是军帽是制式装备,如果进行修改需要政府发布命令,就像二战德国每次更改装备都要发布陆军法令一样。发布命令这个可能比较麻烦,而且当时情况不一定可以传达到每支部队,索性就不取消护耳,直接缝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边的八路军军帽保留了纽扣,使用了假护耳。左边的军帽直接重新做了一个上下系绳护耳,这样的护耳相对于原来更加方便,到解放战争时期还能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是黄克诚大将,当时还佩戴上下护耳的军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一些八路军老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