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又发表无逻辑的言论了。

在某论坛上说:“好莱坞电影对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降低了。

就是说当我们的文化市场不能够接受更多元的更国际化的影视产品的时候,我们的市场的性能是不是逐渐会丧失,我们的文化影响为是不是逐渐在丧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事论事,贾樟柯的这番言论又是经典的“我们必须反思。”

要么贾樟柯在信息茧房,要么思想停在过去,要么辫子没剪干净,要么盲目迎合,要么被夺舍了,要么就是抛开世事不谈,你难道没有一点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好莱坞电影为什么在中国的影响力下降了?

是因为他们自己不争气,老是公式电影,天天家人侠,伐木累,像春晚一样包饺砸,你看你也烦。

相反这两年,内地引进了不少好莱坞大片,一上映就可以给到30%左右的排片,不可谓不支持,自己萎了,自己不反思,反倒让我们自己反思,荒谬。

人不行怪路不平,院线、发行也得考虑赚不赚钱,不可能不顾成本一股脑全引进,谁也不是平白无故做慈善的,把商业行为当成用爱发电,蛮抽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我们不能够接受多元化、国际化?这也是无稽之谈。

《小美人鱼》《美国内战》这些正确电影悉数引进,以及其他女性主义影片,内地观众对好莱坞的容错率也很低,至少有一大部分观众不会因所谓正确就彻底拒绝好莱坞。

甚至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有左和右的立场问题,反战败的嫌疑,来内地宣传大家都捧场,去影院支持他的最后一部电影,拿下了7.9亿票房,这何尝不是一种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樟柯要说我们的类型化不如好莱坞,这确实没问题。

国产片总是在重复小品电影、段子电影、短视频电影,主打情绪价值输出,在多元化、类型化、工业化的开拓上不尽如人意。

但偷换概念说不能够接受多元化这纯粹是睁眼说瞎话了,除非他的多元指的是lgbtq,他的国际化指的是一百多种性别,那这个显然不能在国内成为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因为好莱坞在内地不受欢迎了,所以我们的市场性能丧失了,文化影响丧失了,这完全是《意林》《读者》式发言。

电影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我们必须坚守,但在守住且往好做的同时也在开放、包容,这两年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内地电影市场的复苏,在世界票仓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走出去的东西不多,但也有其他客观因素,如好莱坞的封闭与打压,为什么不让好莱坞反思一下他们为何不自由竞争,老动用国家机器使用不公平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诚然,我们得承认我们自己的文化在对外输出时做的不到位。

全球化不如好莱坞,也比不上日韩的漫画和女团,可全球化是一个综合概念,贾樟柯的论点和论据显然过于片面了,看似有道理,实则很搞笑。

电影讨好是投机行为,为了某种目的,可以允许你耍点小聪明,但若是思想也跟电影一样且不自知,那就是大大的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樟柯这类导演从来不会明白或者说不愿意去弄明白一句话“大人,时代变了。”

现在的华语电影观众们早已不是当年那般赤条条了,他们对于影视作品价值观的诉求,已经从传统的“你说我听”转变成了“你说得对我才听”。

就像以前专家说是权威,而今专家建议屡屡被年轻人反感,建议他们不要建议,观众一直在动,但贾樟柯这代文化人一直不动,看世界的视角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是多元的,他们看到的是单一的。

这不是倒反天罡,这是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当初靠着信息差一家独大,如今倒不会睁眼看世界了,这种偏差让行业从业者从绝对的输出端变成了资方与观众的夹心饼,如果导演们始终没有转过这个弯,将会一直当夹心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真的佩服刘慈欣的《三体》,“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有些人明明在倒行逆施,天天歌颂伤痕文学,徜徉在灯塔的美梦里不肯苏醒,却自以为自己觉醒了,他人皆醉。

云天明给他三个童话,罗辑带他走出苦海,他却非要当程心,享受了红利,也赚的盆满钵满,还活了下来,不求你感谢罗辑,但你也不能说罗辑是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