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布热津斯基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他父亲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处理波兰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所以,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布热津斯基从小对国际关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与德国联合瓜分了波兰,十六年后,波兰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这让17岁的布热津斯基埋下了仇恨苏联的种子。

因为童年的经历,所以在博士毕业后,布热津斯基来到了哈佛大学担任俄国问题的研究员。这也为他日后研究中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曾在著作中写道:“中国迟早洗刷150年的耻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布热津斯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西方国家又为什么讨厌中国呢?

一、中国古代——国富民强

所谓“天朝上国”的观念,是清朝统治者在对自己国家国力完全信任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虽然其中有一些盲目自信的成分存在,但是当时的中国,在一代又一代的累积之下,的确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盛的国家。

例如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由此,中国与西方各国贸易的大门得以打开。此后的朝代,例如唐、宋、元、明、清朝,都与西方保持着长期的贸易关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与西方进行贸易的过程中,茶叶、丝绸、香料、瓷器等物品传入了西方国家,受到了民众的喜爱。可是,西方国家所交易的东西,在中国却没有得到畅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并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此时,亏损的西方国家肯定不服气,他们早就想找机会去报复中国。

这个机会很快就被西方国家抓住了。18、19世纪,由于蒸汽机的发明,西方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业产量急剧上升,而本国的购买力又有限,所以此时,西方国家迫切就想找一个产品的倾销地。

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中国国土辽阔,人口又多,但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较差。基于众多因素的考虑,英国最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而当时还在洋洋得意的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经济实力已经足够雄厚,其他国家都比不上自己。殊不知,同一个世界的英国早已脱胎换骨,经济实力大大加强。转头就扛着先进的洋枪洋炮堂而皇之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了清朝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了屈辱的近代史。

二、中国的抗争精神震慑了西方国家

哪里有斗争,哪里就有反抗,哈佛教授查普曼曾经提到;“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人的抗争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抗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西方还沉浸在对“上帝”、“宙斯”等统治者的崇拜中,中国已然相信“人定胜天”。从最初的“盘古开天地”到“女娲补天”再到“夸父逐日”、“大禹治水”,都是在强调不断抗争的重要性。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因为秦二世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进行反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此次起义严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后的朝代中,也曾陆陆续续发生了多次农民起义,例如黄巢起义、宋江起义。但不管之前的结局如何,中国人的抗争信念却始终没有被打倒,中国人的抗争行动从来没有停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使用先进武器,践踏我国的大好河山,残杀无辜的中华儿女。

而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百废待兴,甚至武器还需要依赖苏联的帮助。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战争中国最后还是胜利了。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国等国家在技术方面上的封锁,我们科研人员并没有气馁,为了保密,转而投身于环境极其恶劣的沙漠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实验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我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无数中国人为之振奋,因为我们终于不再惧怕西方核武器的威胁,有了保卫国家的底气。

而西方国家却纷纷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当时,原子弹的制作方法是绝密,他们认为这个刚刚成立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做到。

此外,在航天领域,西方国家依然对新中国保持着长时间的技术封锁。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因为要保密,所以拒绝我国参加由其主导的国际空间站。

但是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随着“神舟系列”不断升空,我国已经具备独立建造空间站的能力,并在科技领域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后面追着西方国家跑,可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然变成了“领跑者”。

当前,我国的移动支付相当成熟,这令许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赞叹不已,而我国也终于打破了以往外国人对我们的固有认知,在他们面前得以“扬眉吐气”。

正因为中华儿女拥有生生不息的抗争精神,我们就是做到了西方国家认为我们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一步一步打败比我们强大不知道多少倍的敌人,成为如今的“东方雄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制度方面的不同

不仅如此,在制度方面,我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爱戴。

反观西方的部分国家,例如美国,实行两党制的政治制度。但这个制度的弊端就在于两个政党虽然一直在呼吁“民主”和“自由”,但他们都将自己政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人民的利益。

所以,在制度上产生的分歧也是西方国家讨厌我国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西方媒体的错误报道

一直以来,因为意识形态不同等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都存在很大的敌意,以至于西方的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常常歪曲事实,恶意抹黑。例如,在2020年疫情期间,意大利和中国都采取了相同的封城措施,但《纽约时报》对此的报道却大相径庭。
该报刊称:“意大利“封城”是“冒着经济风险遏制病毒在欧洲肆虐”;中国“封城”是“以牺牲人民生计和自由为代价”。”

在很长时间内,西方国家都在错误的价值观引领之下,“妖魔化”中国的发展,忽视中国在各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而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也让不明真相的海外民众都认为中国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在心底讨厌中国,但事实胜于雄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布热津斯基转变对中国的态度

因为苏联的关系,布热津斯基一开始就对中国存在着很大的敌意。可是后来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他也逐步地改变了对中国的认知。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想要缓和中美关系,在这个机会下,布热津斯基作为在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前往中国考察,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在访华期间,布热津斯基重走长征路,他感受了大渡河的汹涌澎湃,并称赞长征是一首伟大的史诗。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布热津斯基还在新华社的采访中表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布热津斯基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实也印证了西方一些国家的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西方国家也是非常害怕中国在崛起之后打压自己,于是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可是后来却发现,中国一直崇尚和平,愿意与全世界的国家共同发展,由此,渐渐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恢复了两者之间的贸易往来。

结语

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实现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社会长期稳定的目标,成为全球唯二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的大国。

今天,我国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方国家会逐渐减少甚至消除对中国的敌视,与中国形成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开展对话、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共赢而不是单赢,这对于世界的繁荣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上观新闻2019-08-20 13:14·《西方为什么“黑”中国?英国专家的这番分析很独到……》
央视新闻2017-05-27 21:56《哀悼|美国重量级智囊逝世,他曾推动中美建交,还重走过长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