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

为什么国内的新能源车,不被欧美所容纳?

看看网友的分析!

现如今,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崛起,它们正踌躇满志地准备进军国际市场。但是,当它们把目光投向美国这个庞大的汽车消费大国时,却发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门户之见”。

似乎,美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对日韩车企十分友善,容许丰田、本田、现代等在美国市场肆无忌惮。但当中国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理想、蔚来、奇瑞、吉利、长安等跃跃欲试,准备进入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时,却被施加了高达27.5%的惩罚性关税,严重阻碍了它们的竞争力。

这种“一黑一白”的政策无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来看看网友的分析:

中国车有能耐了要进入欧美市场了,有些人的心情比车主还难受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YD哪里不好啦?为啥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是,想要合资,和他们一起搞新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除了政治和贸易因素之外,美国或许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顾虑。有人猜测,这种歧视或许与潜在的技术转移风险有关。毕竟,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电池、电机等关键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果被美国车企借鉴和模仿,中国车企将付出沉重代价。

客观地说,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美国对中国新能源车企实施这种“门户之见”的做法,都显得有些矮了中国车企一等。

作为一个坚持公平竞争、反对垄断的大国,美国理应为中国新能源车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让它们在美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广阔土地上一决高下。

伴随这场讨论和反思,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中国品牌能够走向世界,让祖国的名车不再只在国内叱咤风云,也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镁光灯”。而这一切,则有赖于我们不断追求卓越品质,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让我们拭目以待,未来的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