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

晶莹而又温润细腻的玉石,经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崔磊的巧手雕刻,成了栩栩如生的罗汉、顽童,或飞马、鸟兽,这是中国首部展现玉雕艺术的纪录电影《大工斩玉》中的镜头。

走近地处上海虹桥附近的崔磊工作室“青藤玉舍”,面对一系列玉雕代表作品,既可以感受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玉雕创新的奇思,也可以感受到海派玉雕的传承有序:崔磊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玉雕大师洪新华,洪新华则是年已八旬的上海玉雕界泰斗、知名画家萧海春的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磊

出生于1972年的崔磊是天津人,是上海最年轻的玉雕大师,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在用料、施艺、立题、赋意等方面博采众长,借鉴古今中外多种艺术形式,常常新径独辟、出人意料。尤其在独创的“破形牌”上,结合深浮雕、高浮雕、透雕技艺,进行大胆尝试。其代表作品《观喜》在2008年的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即获得金奖,2009年,作品《观礼》获中国·上海玉雕“神工奖”创新金奖,《驾驭》获金奖,2010年,《天真》获上海玉雕“神工奖”创新金奖……几乎获得过全国所有的工艺美术奖项。

其实,走上玉雕之路,对崔磊来说,是一种偶然,也有一件顺其自然的事。崔磊的父母、哥哥从事的都是美术工作,从小耳濡目染,对美术既有天份,也十分喜爱。1992年从天津市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他进入天津市特种工艺品厂从事玉雕工作。其后,因缘际会来到上海发展,并幸运地投靠在了中国玉雕大师洪新华的门下,崔磊被洪新华那种写实主义思想和手法迷倒,而他因为悟性强也深得师傅喜欢,在洪新华的指导下,崔磊的能力不断提升,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洪新华的老师则是在1980年代即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知名画家萧海春

说起这位玉雕界的晚辈,知名画家、海上玉雕界泰斗萧海春总是掩饰不住的赞扬,“我其实经常赠一些书给崔磊,从事玉雕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不是技术性的,而是文化与思想性的,他的悟性高,而且,他对传统艺术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海派玉雕继承了中国玉雕的工艺传统,既要继承传统,也要有创新意识,崔磊在这方面走出一条大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画家、海上玉雕界泰斗萧海春(中)与洪新华(左)、崔磊(右)

名师指点,天份加机遇,再加勤奋,崔磊也因此逐渐得到海派玉雕的真传。1998年,崔磊在上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小天津白玉工作室”。2004年更名为青藤玉舍,同时扩大工作室规模,崔磊也因此进入了更加自由的创作状态。“之所以取名为青藤玉舍,是因为我家院子里就有一棵青藤,所以取名时就很自然地用这个名了。而青藤的生命力很强,也象征着事业蒸蒸日上。”崔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磊玉雕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磊玉雕作品

“海派对艺术流派一直是有容乃大,在海派玉雕团体里边,每个个体都有存在感。在这个地方想从事什么样的创作,做认为美的东西,包括各种创新,上海都会接受、包容,给你鼓掌。”崔磊说。

他认为,一个好的玉雕作品必须要有创作者的生活感悟,要有他的生活影子,“以我来说,我的不少人物题材作品,就或多或少有我生活中的身影在里边,它表现出了我身在上海打拼的历程与特点,展示出我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感悟和阅历。”

从“认”玉、“雕”玉、“玩”玉再到“创”玉的经历,崔磊有着极多的感悟。其代表作品《观喜》在2008年的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获得金奖,创作理念源于传统的皮影戏和台湾的木偶形象。崔磊在节目中透露这件作品创作初期苦难重重,甚至与创作团队发生争执。该作品大胆的采用直线棱角造型,无论是形象还是创作手法都打破了传统规范,得到了玩艺团嘉宾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观喜》,玉色纯净,皮色艳丽,采用“雕皮不雕肉”的方法,在红皮上做文章。运用了大量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但是整体线条却带有浓厚的当代简约艺术风格,当代线条与传统题材的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喜》在2008年的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获得金奖

作品《太一》则讲述了一个关于充满人生哲理耐人寻味的故事。《妙相》是崔磊的大料作品,从立体雕往平面雕的转换,玉雕中看到的剪影效果是对带皮玉料的巧妙运用,而且吸收了版画的艺术语言,呈现出黑白版画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雕《妙相》局部

在崔磊的玉雕中,传统题材,虽然仍然延续,但更多的,却是在传统题材之上,故事性越来越强,古今中外堪可一用的元素越来越混搭,玉面之上的设计层次也越来越多如《乘我大宛马》继承了魏晋艺术中之神话倾向与夸张特点。马身健壮圆硕,有龙形虎姿;奋而扬蹄,极尽其勇烈;不但鞍辔咸具,且面覆战盔。然而面盔之中,却有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雕《乘我大宛马》

他说:“一个高手十年时间就能将玉雕工具用得非常娴熟了。当你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应该着重追求艺术效果,这时的创作核心便是艺术设计了。假设有一天工具被消灭了,直接用电脑雕刻,你能否继续伟大?我以为,只要有自己灵魂性的设计在,就可以。想超越匠人层面,就必须多看、多观察、多思索,把一万根线提炼成一根线,把你对人的精神面貌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这些,是通过不断地行走去获得的。 以我自己来说,我发现自己对线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于什么叫繁缛,什么是简约,还不太明了。那我会选择去敦煌采风,在那里静静地欣赏,获取精神上的刺激,而不是简单地将画面攫取下来复制到自己的作品上。创作需要热情与冲动,那是二十平方米的工作室给不了的,你必须到朗朗天地间去,吸收日月精华,在大俗中感受大雅,体会生活中的最底层和最高贵,获得共鸣。因此,采风不是抄袭,而是寻找,是被动的接受刺激后的主动创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磊玉雕作品局部

雕玉,小件雕刻精致但是承载内容少,大件、大局雕刻才是最为考验人的耐心和功力。崔磊说:“玉雕是需要有一些重器的。”

琢玉三十载的崔磊近年还总结出了琢玉十六法,从理论与技法上梳理海派玉雕,让更多的玉雕后学者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电影《大工斩玉》中的崔磊

“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崔磊认为,玉雕艺术品的价值,不应该只是和田玉珍贵原料的价值,而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在里边,“只有这样,玉雕的创作者才能称之为艺术家,而不是高级工匠。”

(本文部分文图资料由青藤玉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