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通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监管就是服务”作为信用监管提升服务能力、优化监管举措的重要抓手。

一、深入开展涉企信息归集共享。

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原则,全县相关部门监管事项清单认领986项,梳理检查实施清单907项。依托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全面归集履职过程中产生的涉企行政许可、备案、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进行公示。信用信息归集提高了企业信息透明度,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同时,也发挥了鼓励社会监督、引导社会共治的作用。累计汇聚各类监管行为数据102062条(其中,行政检查行为94855条,行政处罚行为1271条,其他行为5936条)。行政处罚信用修复1件,实现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两大平台同时修复。办理异常经营名录信用修复325户(次),个体异常标记信用修复124户(次)。

二、全力抓好企业信息公示。

年报工作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信用监管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今年我局的年报工作坚持谋在前、干在实、落在细,突出抓好信用监管。根据属地监管,各乡镇市场监管所将“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融入年报工作的各个环节。截至目前企业年报率91.96%、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97.06%、个体工商户年报率99.82%。

三、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健全完善监管人员、监管对象数据库和抽查检查事项清单“两库一清单”。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对“两库一清单”实施动态管理,为“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提供了有力支撑。做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转变监管理念。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积极开展部门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既减少对企业自主经营的不当干扰,又提升综合监管效能,着力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今年以来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共开展双随机检查117批次,检查市场主体890户(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成为执法常态。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4件,对市场主体作出责令改正和行政指导128户(次)。

四、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按照《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要求,信用监管股建好工作机制,做好基础工作,对食品、特设、药品等专业领域的分级分类,由对应股室牵头扎实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落地。借助“互联网+监管”平台,对854个A类企业、1841个B类企业、205个C类企业和96个D类企业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切实构建单部门随机抽查、跨部门联合抽查、市场主体信用分级、联合抽查结果共享以及执法任务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等多功能的新型监管体系,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科学性。今年全县监管联席部门开展企业信用分级分类抽查数87次,抽查检查企业408户次,企业信用分级分类抽查占比94.57%,通过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的抽查,实现了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企业的差异化监管。

来源:信用监管股

图文:亢 虹 编辑:何亚鹏

审核:郭 玮审签:吴志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