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新中国成立后的黑帮势力,他无疑是首先浮现在大众脑海中的关键人物。尽管他的传奇经历已经被众多人多次述说,甚至还有专门以其为蓝本创作的小说问世,但每次听闻,仍旧觉得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在1948年盛夏的六月,哈尔滨的天气酷热难耐,但城市的面貌并无太多异样。而在那一天,位于道里区安道街的一户宋姓人家,却迎来了一份特殊的喜悦。一个新生的小男孩降生了,他名叫宋永佳。然而,这份喜悦并未完全占据父亲老宋的心头,因为他深知,家中已有三个孩子,生活的重担已经足够沉重。对于这个小儿子的到来,老宋并未感到过多的欢愉,反而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担忧。他未曾料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小男孩日后竟会在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掀起一股风浪,成为一位权势滔天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在悄然间流转,宋老四(即后来名震一方的乔四)也日渐成长。他的童年时光,与众多东北孩童无异,伴随着无数次的争执与斗殴悄然度过。他的身体上,时常留下打斗的痕迹,青紫交错,然而家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甚至略带无奈地宽慰自己:哪个孩子没有经历过几场打闹呢?直到他35岁之前,乔四仍然只是街头巷尾的一个普通混混,尚未展现出日后那混世魔皇般的霸气与威势。

他在道里区是一名技艺精湛的泥瓦匠,每日辛勤工作,每日收获劳动成果带来的报酬。由于家附近有一座引人注目的桥梁,他常常以此为谈资,自豪地声称自己是大桥老四。久而久之,这一称呼被简化成了乔四,使得许多人反而忘却了他的本名。

在东北地区,那些已经成名并确立地位的混混们被冠以“刀枪炮”的绰号。这些人往往将长管猎枪锯短,连枪把也削减一部分,以便于在寒冷的冬季能够轻易地藏匿在大衣之内,从外面看去几乎难以察觉。然而,一旦遭遇冲突或需要动手,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掏出枪械进行射击,其出手之狠辣令人胆寒。乔四,一个怀揣着憧憬与梦想的年轻人,起初便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这“刀枪炮”中的一员。

在那个时代,道里区有个姓郝的残疾人,因其独特的武艺在当地颇有名气,人称“刀枪炮”。郝先生因童年时期罹患小儿麻痹症,双腿行动不便,需依赖拐杖行走,故又自称为“道里双拐”。在他年幼之时,家庭破碎,父母离异,加之身体上的残疾,使他饱受他人的欺凌与奚落。这些经历逐渐塑造了他冷酷无情的性格。因此,一旦他有了足够的实力,便凭借那股狠劲在江湖上闯出了一片天地。自1980年起,郝先生因多次参与斗殴、盗窃活动而被拘留六次,甚至有一次被判刑。此外,他还因赌博被罚款两千元,因嫖娼被罚款五百元。这些劣迹使得他在当地名声狼藉。

乔四曾经视郝瘸子这样的角色为楷模,自己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够超越他,甚至成为郝瘸子的领导者。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3年,自此以后,他逐渐崛起,最终站在了郝瘸子的顶端,成为了他的大哥。

1983年,哈尔滨迎来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这为许多人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新机遇,其中便包括了一位名叫乔四的个体。在一次涉及拆迁的工作中,乔四遭遇到了不愿配合拆迁的钉子户。面对这些钉子户的恐吓与嘲讽,乔四却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决心与血性,他毅然剁下了自己的小指,这一举动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不已。此事过后,乔四开始广泛招募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组建了一支名为道里强拆大队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后来成为乔四得力助手的李正光也位列其中。这些队员或许曾有过牢狱之灾,或许身上背负着案件,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的狠劲。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展现出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决心。正是这样一群硬核的拆迁队员,在哈尔滨的基建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完成了大量的拆迁任务,还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尊重。

李正光,无论面对敌人之众或武器之利,始终坚守不退。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身手矫健,出手果决,每一击都直取要害。经过数次激烈的较量,他脱颖而出,成为了乔四不可或缺的贴身护卫与保镖。然而,真正让李正光名声大噪的,并非他出色的战斗能力,而是他那份难能可贵的义气。

在某一时刻,李正光得知其亲信小弟遭受劫持,他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空手赴约。到达现场后,他直面劫持者,语气坚定地说:“此人是我的兄弟,若想伤他,必先过我这一关。”随即,他竟从对方手中夺刀,准备自残以示决心。正当刀锋即将触及肌肤之际,对方的首领被其义气所震慑,立即制止了他:“你果然是个硬汉,我佩服你。人可以带走。”自此,李正光因这份深厚的义气在道上声名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