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日喀则军分区政委王电强

访日喀则军分区政委王电强

杨星火

杨星火

(1985年8月6日)

点击进入:上篇

点击进入:中篇

点击进入:下篇,一上查果拉

点击进入:下篇,二上查果拉

点击进入:下篇,三、四、五、六次上查果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八、九次上查果拉哨所。

1984年9月,王电强政委第七次上查果拉哨所

从1983年起,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拨了专款,支援西藏部队大搞边防建设,修建正规营房。听说查果拉边防队的营房已经搭起架子了,在这关键时刻,我必须去看看。当我座车急驰到查果拉哨所,急勿勿地下车走到在建工地时,仔细一看,吓我一大跳,这地基怎么是歪的?房子一头大,一头小!砖与砖之间可塞进一个拳头!

我发脾气了!我找来负责营建的干部,激动而又严厉地说:“查果拉干部战士盼望住上牢固的新营房,就象盼星星,盼月亮!中央军委拨来那么多专用款给我们修建营房,我们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国防建设,质量第一。这个房子修得这样差,弄不好要砸死人的!”

负责营建的干部吓得脸色发青。

“这个包工队从哪里来的?”我问。

“浙江×县来的包工队。”

我把包工队的头头叫来,仔细了解。原来,他们为了赚钱,粗制滥造以次充优,搭出了这座摇摇欲坠的“新营房。”

我愤怒了!我批评了这个管营建的干部,并作出决定:“把这个包工队撤了!叫他们赔偿损失一万元,并赶出我日喀则军分区驻防地区!”

此后,负责营建的干部,吸取了教训,请来了四川大邑县的一个包工队,限期两个月保质保量完成三幢房子的营建任务。我对营建干部讲:“在国防建设上,不严格要求,不当机立断,上对不起中央军委,下对不起边防战士!”

事情就怕认真。两个月后,在包工队的努力下,在查果拉战士的奋斗下,在昌龙三连指战员的帮助下(让昌龙一位代理连长带队去搭水泥砖、上、下砂砾),查果拉连队的三幢新营房,果然保质保量按期修建好了。

查果拉战士们搬进了新居,第一次住上了坚固敞亮的、温暖的正规营房。

我的心里也感到美滋滋、暖烘烘的。我回顾往事:查果拉边防队从住帐篷、窑洞、地堡、木头活动房到“干打垒”营房,到今天的钢筋水泥结构营房,整整经历了二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历程啊!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第八次上查果拉,是因为我接到了一个查果拉边防队的“告急电话”!

这是指导员苏海河打来的电话,他焦急地说:“我们修建水电站,碰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一个我们连队自己无法克服的困难,向您告急!”

“说,什么困难?”

缺钢筋水泥。如果不尽快运来,电站今年无法修成。而且已修好的水渠也将冻裂,前功尽弃!”

是的,这的确是个大困难,而且连队自己的确无法解决。

我经过调查,了解到边防六团有多余的钢筋、水泥。我立刻下令,叫六团立刻派出13台车,拉着钢筋、水泥支援查果拉边防队!

我放下电话,立即匆匆驱车直向查果拉边防队奔去!我认为,当连队最困难的时候政治委员就应该出现在他们面前,为他们分忧,帮他们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

边防六团的车队,载着钢筋水泥,驰过亚东山谷,穿山越岭直上查果拉边防队。那紧张热烈的情绪,有如支援前线!

一个半月以后,丁嘎电站建成了。一座光明的宫殿,在查果拉山下的丁嘎河畔,日夜闪射光芒!烤牛粪火,点煤油灯、蜡烛、松明、驻守在”生命禁区”的查果拉人,迎来了电灯,电炉,随着祖国电气化的步伐,查果拉人还迎来了电视机、电热褥……

1985年9月,我带着中央军委、总部首长、机关送给查果拉边防队的收录音机、钢笔(每人一支)还有西瓜等礼品,来到查果拉连队。这是我第“九次上查果拉连队”了。我来的目的是亲自布置落实这次庆祝会的主要准备工作。我领着连队指战员,认真地总结了二十年来的经验教训,鼓励他们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让查果拉“红色边防队”这面红旗,更加鲜艳地飘扬在祖国边疆、世界屋脊。我还从分区带来烟、酒、水果、彩色纸,蓝球架、乒乓球桌等文娱、体育用品。帮着查果拉连队布置会场,美化营区和环境。

我还想:“高原红色边防队”的成长,与藏族人民的支持分不开。于是,我亲自带着连队干部去登门邀请附近的区、乡藏族干部和藏族群众,来参加查果拉边防队命名二十周年盛会。查果拉附近有个温泉,有一位藏族老阿妈,自愿管理连队指战员常去洗澡的温泉,辛勤地打扫卫生,修补门窗。她说:“草原上不落雨雪,哪有旺盛的牧草?有查果拉战士在雪山顶上站岗,我们才有丰收的青稞和牛羊。我要看管好温泉,让战士们从雪山顶上下来洗澡,就象投进了阿妈温暖的怀抱”。她精心地看守温泉,数十年如一日。我们登门去请阿妈来参加查果拉命名二十周年盛会,还送了阿妈一套新藏袍。

安排好庆典各项工作后,我想:让嘎玛司令员来参加会议更好一些,让他掌握更多情况,我确定回分区。当我请嘎玛司令员去参加庆典会时,嘎玛司令说:“你掌握的情况多,还是你去。” 我说:“我身体不舒服。”最后嘎玛司令员去参加了庆祝大会。

有人认为我去查果拉边防队,是因为查果拉边防队这个点有缺点,也有人认为我太偏向这个点了。

我50多岁了,为党工作时间不多了,但我内心还是想多为党工作。我总感到一线点上干部、战士确实太辛苦了。我们当领导的,为战士办实事、造福,那怕你办好一、两件事也好。歉账的事也有:昆木加、樟木一连,贡巴强等点,还沒来得及抓。一线点弄好了,二线点就好办了。

这三年,我又休了一次假。整党结束时,我在整党小结会上表示:

年龄五十四,离休就在即。

欠了党的债,一定要偿还。

听从党安排,个人无条件。

群众来监督,接受党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 作者简介: 

杨星火:四川省威远县人。1925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十八军进藏。曾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乱和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边防建设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诗人。

后期整理:刘光福、雪松

作者:杨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