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的患者李阿姨终于结束了在重症病房住院的日子。出院时,李阿姨连连说:“谢谢你们,还好这段时间有了你们的帮助。”原来,正是在重症病房医护团队“有温度”的综合康复治疗下,李阿姨不仅恢复了稳定的生命体征,也实现更多的功能性活动,逐步回归健康生活。

今年4月底,李阿姨来到养志康复医院时,患有双肺感染、泌尿道感染,同时还有贫血,身上也留置了鼻饲管、气切套管、尿管。在身体功能方面,李阿姨存在单侧忽略认知障碍、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及吞咽功能障碍、平衡障碍、心肺功能下降等,这些导致了李阿姨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入院诊断与评估,养志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多学科团队为李阿姨进行了对症治疗与康复。医生组对李阿姨进行抗感染、降压,维护多脏器功能等药物治疗;护理组负责日常生命体征监控、体位管理、气道湿化等;治疗师团队则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开始一段时间后,李阿姨在说话瓣膜的辅助下,能够进行一定交流,然而生病前乐观坚强的她目光里却满是忧郁。李阿姨对医护说:“我如今什么都做不了,连最简单的床上翻身和坐起来都不行。”咽喉、左侧胳膊、腿等多个部位的疼痛,也让她意志消沉。

注意到患者情绪低落,主任医师刘鸿翔每天带领医生们查房的时候,都会握着李阿姨的手并鼓励她。护士们知道李阿姨左边肢体疼痛,帮她翻身时也会特别关注着疼痛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用更好的康复效果改善李阿姨的精神状态,治疗师团队采取了很多措施。首先为她适配肩托,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加剧,再通过理疗缓解上下肢的疼痛,缓慢轻柔地引导她进行主被动肢体活动,一步步带领阿姨适应体位变化,从床头摇高到床上坐位,慢慢过渡至床边坐位,乃至起立床站立。治疗师还用视扫描策略,指导阿姨通过拼图、智能插板等训练来加强对左侧视空间的注意。

经过3周的坚持治疗,李阿姨气切造口基本愈合,吞口水再也不会觉得疼痛不已,李阿姨的餐桌上也逐渐出现了加有增稠剂的水、酸奶,再到香蕉、八宝粥、小面包。通过药物和适当的康复锻炼,阿姨左侧肢体的疼痛也有了一定程度减轻,上下肢恢复了部分运动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院前夕,李阿姨已经拔除了鼻饲管和尿管,气切伤口也长得较为平整,可以在监护下进行床边坐位,同家里人进行长时间的视频通话。康复治疗不仅要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也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帮助与鼓舞,做到有温度的治疗,才能让患者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康复治疗过程中。听到李阿姨念叨想念家人,希望赶紧康复回家。主治医生陈飞鼓励她说:“李阿姨你要努力锻炼,争取走回家去!”

来源: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