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且被采取了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却依然过得风生水起,究竟是“假土豪”还是“真老赖”?近日,靖江法院执行局拨开迷雾,并巧用“预拒执”告知,圆满执结一起终本案件。

迷局

被纳失、限高后生活奢华依旧

靖江某贸易有限公司与张某联营合同纠纷一案,案件经一审、二审判决,张某需给付靖江某贸易有限公司合伙经营期间损失508,615.2元。执行期间,执行人员穷尽执行措施,也仅扣划到被执行人张某名下银行存款5万余元,距离判决的赔偿金额尚有巨大缺口。但因被执行人名下确无可供执行的其他财产,靖江法院只得于2021年12月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对张某采取了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

然而,今年4月,申请人却意外发现被执行人张某以他人名义公司照开、生意照做,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潇洒不减,丝毫没有受限高、纳失等强制措施的影响。根据申请人反映的情况,执行人员初步判断:被执行人张某极有可能为其财产穿上了“隐身衣”!

破局

借他人名义为财富“隐身”

终难逃执行慧眼

为了揭开被执行人的真面目,使其无处遁形,执行人员以申请人提供的线索为突破口,依法调取了本院审理的一起张某作为原告的案件开庭笔录,这才发现张某一直“隐身”于一名李姓女子的身后。根据调取的笔录及工商登记信息显示,该李姓女子是厦门某农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她在庭审中为张某作证时陈述,自己与张某并未领取结婚证,但一直同居,是“家人”关系,而其本人并不从事任何经营活动,只是一名家庭主妇,同时承认自己的银行账户一直由张某对外进行使用往来。这一新情况的发现,进一步坚定了执行人员的判断。

随即,执行人员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管理平台异地委托查询李某自判决生效后至今的银行流水,竟发现李某银行流水高达4000万元!而在多笔大额汇款中均备注了李某代张某收款。至此,被执行人张某终于褪去伪装,现出原形。

终局

“预拒执”告知示警

幡然醒悟把案结

张某作为被执行人,明明有履行能力,却想方设法规避执行,严重损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查明真相后,执行人员一方面与李某取得联系,向其释明为张某提供“帮助”规避执行行为的严重性,希望其能帮助规劝张某早日履行给付义务;另一方面,执行人员对张某进行了约谈,告知其转移的财产金额巨大,其行为已经涉嫌拒执罪,并对张某进行“预拒执”告知,如仍不履行将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执行人员双管齐下,将法律释明到位,压力传递到位,很快张某便坐不住了。

“我心里不服气,一直在较劲,所以不愿意履行,但听了执行法官的话,我意识到了错误,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愿意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得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涉嫌犯罪后,被执行人张某终于幡然醒悟,主动纠错。在执行人员的调解下,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张某一次性履行35万元,余款及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申请人同意放弃,这起长达三年的执行积案最终得以化解。

靖江法院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以柔性执法融化“执行坚冰”,巧用“预惩戒”工作法为执行积案“历史包袱”减负释压,预拒执是法院善意文明执行的具体体现,它是一份严肃的警告,也是一份善意的提醒,促使被执行人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