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已成往事,但总有人还在诉说,拍着牛膝骨的倔强小红军,拧着缝衣针的仁厚老班长......

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字,总能将我们拉到当时年月。不过,未经过那段苦难的大多数人,难以明白一件事,为什么一片草地,能要上万人的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原在我们心里,应是纵马扬鞭,肆意驰骋,即便没有骏马日夜奔行,只是从上面走过,总不至于死那么多人。

红军当年走过的草原,究竟为何如此凶险?如今快90年过去,当年的草原,又成了什么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死亡草原

死亡草原

这片吞噬无数战士的草原,名为松潘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一处名为川西北草原的连接段上。

整个松潘草原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海拔3500米以上,高海拔带来两大不利条件,一是缺氧,二是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氧气稀疏的草原内长途跋涉,即便是身强力壮之人,也难免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当年走过这片草原的红军,当然不能算是强壮的人,长久的饥饿,已使他们极度虚弱,还要日复一日地扛着重重的装备在草原上走,吸入肺里的少量氧气,又怎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这里的寒冷,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区,寒冷潮湿是主基调,年平均气温只有0.6-1.2℃一年中,冬天所占的时间很长,没有夏天。

最热的七月,气温也平均在10.9℃,对普通人来说,仍觉得冷,最冷的一月,均温-10℃,更是叫人难以忍受。

这种低温,即便是裹着厚厚棉袄,也要被冻得瑟瑟发抖,可当年的红军战士们,身上穿的大多单薄衣裳,脚下套的是简陋的草鞋,有的甚至还是赤脚,又怎能御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可怕的是,这个寒冷的地方,一年降水量在560-86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6、7、8月,红军过草地时间在8月,正好赶上降雨季。

晴天少,降雨多,战士们身上的衣服总是湿漉漉,更让寒冷的天气要人命,很多人在夜雨中睡了一夜,第二天身子就变得僵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片草原的降雨多,日照时间却很少,一年蒸发量只有450毫米,又偏偏是第四纪沉积物质地,地下大多黏土,水分很难渗透下去,只能全部积累在地表。

地表水多了,有机物不断积累,形成了许多沼泽。这些沼泽被草覆盖住,有的用眼睛很难辨别,需要一点一点试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人不小心陷下去,其他人就会去拉,这样的结果是两人都陷了进去。

后来遇到得多了,战士们逐渐有了经验,一旦陷入泥沼,不能猛地用力挣扎,要一点点挪动身子,旁人也只能用绷带绑住慢慢拉,才有救回希望,至少,不会增加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沼泽,草原上的河也是要命的,许多河宽而急,河水又是十分冰冷,战士们走上去,很容易被激流冲走

如果刚好下雨,那过河的难度更是飙升,亲历长征的黄克诚的回忆录中就有雨天过河的惊险一幕:

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在食物

难在食物

除了以上种种难处,红军战士们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充足的食物

战士们在进草地之前,准备的多是一些青稞麦炒面,这种面需要有水煮才能吃,战士们没水干吃,很难下咽。

有的战士带的不是面,而是一粒粒青稞麦,他们只能一粒粒数着吃,不但吃不饱,还难以消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虽然难吃,但至少有吃的,到后来,许多人带的干粮都吃完了,可草原还没到头,有的一半都没走到。

那怎么办?挖野菜、草根、树皮,一切能吃的都挖来吃,实在不行,不认识的野菜也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未知的野菜,有的是有毒的,为此,朱德曾向身边同志发号召,让他们去寻找一些无毒的野草,供大家食用。

要知道野菜是否有毒,就得亲自尝尝,有个将张思德的人,在“尝百草”时总是抢先一步,替其他人犯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有发现了一种“野萝卜”,高兴地叫起来,张思德见状,赶忙去拔了一颗往嘴里松,不久就一阵呕吐,晕了过去。

事后清醒,他惦记的事,还是要将这种植物有毒的事,告诉大伙。

正是有张思德这样勇于牺牲的人,才不至让太多的红军战士死于毒野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吃野菜,有的人也吃身上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还有锣鼓的鼓皮,只要能吃,都下了锅。

关于皮带,战士们发明了四种吃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将皮带切成条,放锅里煮到表面发软,就可见取出,刮去表面一层,吃里面牛皮。

第二种,将皮带放在火上烤,待其变软变色,就得立刻取出,一旦烤焦就是浪费。烤后的皮带一点点撕下松嘴里嚼,一嚼就是一天,一条皮带能吃一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先将皮煮软,再埋到火堆里烤,是为先煮再烤

第四种则是先烤再煮,将皮带烤热,刮掉黑灰后放锅里煮,煮软后切丝,放野菜中一起吃。

一根皮带,烤与煮变着花样来,哪能真正吃饱,更多的是精神慰藉,只要咽下去,就能活下来,就能看到革命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吃野菜皮带,有的人还会到河里钓鱼,《金色的鱼钩》故事原型王玉清,就是用烧完的缝衣针做鱼钩,钓来鱼后用脸盆煮,算是一道佳肴。

贺龙也曾用针做了鱼钩钓鱼,当时正是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夫人分娩之际,他钓到的鱼,对这对患难中的母子,显而极其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贺龙还曾将陪伴自己许久的枣红马杀了,与战士们分食。彭德怀也杀自己的大骡子,许多有马的指挥员,都忍痛将自己的坐骑杀了,给战士们充饥。

有人总说,人一旦饿到极点,丑陋的人性就会暴露,但红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伤员,一直在舍己为人。

这,或许就是最后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草原

红色草原

抗战胜利后,有专家到这片草原调查,发现草原上出现沼泽的原因,是排水的问题。

知道症结所在,松潘草原对症下药的治理后,如今已不是当年的死亡草地,而是旅游盛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共同决定,在这片牺牲无数战士的草地上,建造起红军雪山草地长征纪念碑和长征纪念园,这里由此成了著名的长征纪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潘县也抓住了这一红色资源,将全县有的纪念碑和革命遗址进行统一规划,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路线。

在这条路线上,游客们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多场景地感受当年红军战士们走过的路,沿袭先辈精神,传承红色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环境治理方面,松潘草原与其他草原一样,因过度放牧,老鼠泛滥等各种因素,出现严重的沙化。

为了治理草原沙化问题,松潘县实行禁止放牧,灭鼠等治理手段,和人工种草等恢复手段。

从2011年到2020年,实行草原禁牧150万亩,人工种草恢复的面积达20.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0.6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治理后的草原恢复效果显著,草原上的生物量提高了50%以上植被覆盖度提高80%以上。

如今,植被丰茂,动物奔走,替代了当年千里沼泽,杳无人烟,飞鸟不敢落,走兽不可栖的死亡草地。

强大的祖国,也洗去了当年的屈辱历史。只有不屈的精神,至今没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