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我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从那一刻起,我便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16年后的1988年12月,我告别了军旅生涯,转业回到了地方。部队生活教会了我坚韧与奉献,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2016年母亲亲手为我做的一双鞋垫。

我叫张建华,家中排行最小,上面有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父亲早逝,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庭。她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手艺了得,尤其擅长针线活儿。小时候,我穿的鞋子大多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对儿女的深情。

2016年3月,我回家探望母亲。这年她已91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但眼睛却显得有些昏花。那天,我踏进家门,正值春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母亲忙碌的身影上。她坐在阳台上,手里捏着针线,正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垫。

“妈,我回来了!”我大声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抬起头,看到我,脸上绽放出笑容:“小华,你回来怎么也不打个招呼,真是吓人一跳!”

“妈,别忙了,歇会儿吧。”我走到母亲身边,看着她手里的鞋垫,心里一阵酸楚。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却还在为我做鞋垫。

“小华啊,你知道吗?我这双手啊,做了一辈子的针线活儿,这点事闭着眼睛也能做。”母亲笑着说。

我当然知道母亲的手艺,她做的鞋子总是那么舒适耐穿。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新鞋,母亲就自己做。她总是挑最好的布料,精心缝制,每一双鞋都像是一件艺术品。

“妈,你就歇歇吧,我来帮你。”我接过母亲手里的鞋垫,发现她的手已经有些颤抖,针脚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工整。

母亲摇了摇头:“不行不行,这鞋垫是要给你做的,你不会做的。”

我心里一暖,母亲总是这样,为了儿女不辞辛劳。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

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亲常年生病,母亲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她在县城的粮店打工,磨豆浆、烫豆皮,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总是跟在她身后,困了就躺在装豆皮的箱子里,反正她不回家,我也不走。那时的母亲,就像一棵坚韧的老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妈,你还记得我小时候跟着你去粮店的事吗?”我笑着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点点头:“当然记得,你这小尾巴,总是跟着我,哪儿都不肯去。”

“那时候你真是辛苦了,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我感慨道。

母亲笑了笑:“辛苦什么,只要你们几个孩子好好的,再苦再累也值了。”

我心里一阵酸楚,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如今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可她依然坚持为我们做些力所

能为我们做。看着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我心里五味杂陈。这双手,曾经是多么灵活,现在却因岁月的侵蚀变得如此苍老。

“妈,你这手累了吧?”我轻声问她。

“唉,老了,没以前灵活了。不过你不用担心,我还挺得住。”母亲笑了笑,眼里透着一股倔强。

我摸了摸她的手,心里有些酸楚。这双手,曾经为我们一家人做了多少事啊。。小时候,我和几个兄弟姐妹穿的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的爱。

“妈,你还记得那年冬天吗?我脚上穿的那双棉鞋,穿了整整一个冬天,一点都没坏。”我笑着回忆。

“记得记得,那鞋子可是我用了好几晚的时间做的。你那时候老是跑来跑去,鞋子坏得快,我就做得结实点。”母亲说着,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妈,你真是太细心了。。”我感慨道。

母亲笑了笑:“你们几个孩子穿得暖和,我心里也就踏实了。”

看着母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我心里不禁一阵酸楚。她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她年纪大了,手也不那么灵活了,但她依然坚持为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让她安享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晚上,母亲做好了鞋垫,递给我时,我看到她眼里闪烁着泪光。她说:“小华啊,这双鞋垫是我最后一次亲手给你做的。以后你不在身边,我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给你做。”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酸楚,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说:“妈,你别这么说。我会常回来陪你的。你做的鞋垫,我会一直留着,永远都不会丢。”

母亲点了点头,笑了:“好好,你有这心就行。”

那一夜,我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睡。回忆起母亲为我们做的每一双鞋,每一顿饭,每一次唠叨,心里满是感激与愧疚。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何时才能真正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呢?

第二天一早,我起床后,看到母亲已经在厨房忙碌。她总是这样,早早起来,为我们准备早餐。我走过去,帮她打下手。母亲看了看我,笑着说:“你难得回来一趟,就好好休息吧,这些活儿我来做就行。”

“妈,我也想帮帮你。你一个人忙太辛苦了。”我坚持道。

母亲笑了笑:“你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来吧,一起做,咱娘俩好好聊聊。”

我们母子俩一边忙碌,一边聊天。母亲讲起了许多往事,有欢笑,有泪水。我听得入神,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日子。母亲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受到她对我们的无尽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我打开门,看到大哥站在门口。他是村里的一名医生,平时工作很忙,难得回来一趟。看到我,他笑着说:“小华,回来也不打个招呼,真是的。”

“大哥,我也是临时决定回来的,想给妈一个惊喜。”我笑着回答。

大哥走进屋里,和母亲打了个招呼。母亲看到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大儿子回来了呀,快坐下歇歇。”

大哥坐下后,和我一起帮母亲做饭。我们兄弟俩聊起了家里的事情,母亲在一旁听着,不时插上几句家常话。

大哥说:“妈,这些年你一个人操劳,真是辛苦了。我们做儿子的也没少让你操心。”

母亲摆摆手:“别说这些,做父母的哪有不操心的。你们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我笑着对大哥说:“大哥,工作忙不忙?有时间多回来看看妈,她总念叨你呢。”

大哥叹了口气:“唉,医院里忙得很,真是脱不开身。每次回来都觉得时间太短,不够陪妈聊几句。”

母亲听了,笑着说:“你们有自己的事业,我理解。能回来看我,我就高兴了。”

这时,厨房里飘来了饭菜的香味。母亲做的饭菜总是那么香,每一道菜里都透着她的心意。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饭菜,聊着家常,心里暖洋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完饭后,母亲又忙着收拾。我和大哥连忙上前帮忙。母亲看着我们,笑着说:“你们两个大男人,什么时候学会了做家务?”

我挠挠头,笑道:“妈,小时候你教的,我们可没忘。”

母亲笑得更开心了:“好好,你们能有这心,我就知足了。”

那天下午,母亲带我们去院子里晒太阳。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母亲坐在躺椅上,看着我们,眼里满是慈爱。

大哥突然想起了什么,问母亲:“妈,你身体还好吗?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母亲摆摆手:“我这身子骨,还结实着呢。你们不用担心我,有时间多照顾好自己就行。”

我和大哥对视一笑,心里都有些感动。母亲总是这样,把我们放在第一位,从来不说自己的辛苦和不适。她的爱,就像那院子里的花,一直默默地绽放,为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傍晚。我们不得不回去工作,但心里却依依不舍。母亲送我们到门口,叮嘱我们路上小心,多保重身体。

临走前,我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说:“妈,你放心,我们会常回来看你的。你要好好照顾自己。”

母亲点点头,笑着说:“好好,你们去忙吧,别惦记我。”

回到城里,我的心里一直挂念着母亲。她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句叮咛,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她的爱,是那么无私,那么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用她的手艺和无尽的爱,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温暖的家。她的一针一线,缝进了我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她的每一句唠叨,都是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如何回报她的养育之恩呢?这或许是每一个做儿女的心中,最深的疑问吧。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友讲述,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为表现人物真善美,内容有艺术加工成份,敬请甄别,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